中国之最塔(为什么说最“钩心斗角”的地方是山

奇人奇事 2024-12-30 11:07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钩心斗角”并非人之常态,反而是古老山西的木艺独具匠心。此等技艺,最早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得以描绘,形容宫殿建筑之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摄影大师逻辑羊社长用镜头捕捉到了这一精髓。

一块看似普通的木头,在山西匠人的手中能玩出多少花样?答案令人惊叹。这片仅占全国陆地面积1.63%的土地,却孕育出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古建筑博物馆”。

无论是雕梁绣柱还是山节藻棁,山西的匠人们用木头构建了一个壮丽的世界。位于天花板上的藻井,是整个房屋的中心所在,图饰繁复,壮丽无比。绘画、琉璃装饰,极致的色彩描绘出人们尊崇的诸天星宿。古人用木头建起庙宇,塑造泥像,点缀在山西的村居巷陌。

山西的木构建筑,堪称中国之最。全国仅存的唐代木构建筑三座半中,山西拥有三座;明代以前的“高古”木构建筑,山占80%以上。在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中,山西的数目位居全国第一。山西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的古建筑数量中,也位居全国首位。

就算是山西的一个地级市,木构古建的保存数量都足以令其他省份羡慕不已。比如晋城市,拥有北宋建筑23座,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单独一个县,如长治市的长子县,其金代建筑的数量都堪称独步天下。

这片“无人问晋”的土地,藏着的木头艺术却让人震撼。那么,7400吨木头是何等壮观?其重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金属框架,若还原为树木,则足以覆盖数百亩土地,可谓名副其实的“森林”。

在这片土地上,木艺的极致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山西的木构建筑都是中国之最。它们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见证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在极致的匠人精神之下,跨越136个春秋的漫长岁月,无数工匠的心血和智慧凝聚在一起,雕琢出了一座900年依然屹立不倒的建筑奇迹——应县木塔。

远远望去,应县木塔如凤翼矗立在塞北草原之上,高耸入云,仿佛木构建筑征服天空的极致高度。这座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的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木塔之一,每一块木头都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摄影大师们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塔的身影,让人惊叹不已。

这座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他们巧妙地使用了现代修建摩天大楼时常用的双层套筒结构,高达67米,已经超过了如今绝大多数居民楼的高度。这座塔也曾经历过一次巨大的危机。在1935年的维修中,由于种种原因,应县木塔的内墙被拆除,承重结构遭到了破坏。这次事件被梁思成称为“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尽管如此,这座古老的木塔依然坚强地屹立着。来源:李乾朗《穿墙透壁》。

木头的潜力还远不止于此。在应县木塔落成前的500年,永宁寺的塔便成为了北魏都城洛阳最为壮丽的天际线。这座高达四十九丈、约等于如今的永宁寺塔,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震撼人心的建筑之一。“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极”,如今即便时光流转千年之久,仍可见其雄姿傲立于天地间。即便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应县木塔仍旧鹤立鸡群的存在。摄影/李文博记录下了这座塔的壮丽景象。唐朝大明宫中的麟德殿建筑面积超过五千平方米足以举办容纳三千人的奢华宴会体现了盛唐时期社会风貌和经济繁荣可谓是“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展示了古代皇家的尊贵和奢华风格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堪称一时盛景也展示了我国古代的杰出建筑艺术成就和技术水平令人赞叹不已这些建筑古物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成为了后人追溯历史的珍贵遗产

这些建筑所用的木头材料虽然娇贵且存在诸多短板如怕水、怕火、怕虫蛀等但我们的祖先依旧倔强地使用着木头数千年不变他们相信木头是有生命力的树木的春荣秋枯就如同人的生老是一个生命的轮回使用木头搭建的建筑便自然地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这与西方用石头建造房子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并非是因为材料与技术不足而是因为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浪漫他们看到了木头背后的生命力量

中国木柱与西方的石柱虽然同源却风格迥异摄影逻辑羊社长记录下这些建筑的独特魅力这并非是因为材料与技术不足所致早在金字塔同期的洪荒年代华夏先民就已搭建起不朽不化的石峁古城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能

数不尽的方斗与弯栱,如乐高积木般巧妙交织,构建出应县木塔的精巧承重结构。令人惊叹的是,塔上竟有240多个这样的斗栱,每一处都尽显匠心独运。

木头与石头,一柔一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极致的韧性之柔,赋予了应县木塔历经40余次地震、200多发炮击仍屹立不倒的奇迹。

追溯至唐朝,斗栱大小犹如柱高之半,但随着岁月的流转,至明清时期,其尺寸缩小至约13%。尽管规模缩小,斗栱在中国建筑中的标志性地位依然如故。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中,斗栱的结构灵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一抹红色成为园区中最鲜明的亮点。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斗栱逐渐从承重结构中解放出来,其功能性逐渐减弱,转而成为一件充满艺术感的花俏作品。如同万荣县的飞云楼,设计精巧无比,成为一座无法攀登的完美艺术品,仿佛“手可摘星辰”。

若我们能回到这些古建筑落成之时,它们定是一副鲜艳夺目的模样,绝不像今日之“灰头土脸”。每一块木头的表面都被施以艳丽的彩画,犹如“乾隆审美”般的妖娆大红配大绿。佛光寺东大殿的内墙上,红白两色彩画依然依稀可辨,甚至还能见到匠人的题字。

绚丽的油彩不仅为木质建筑增添了抵御风霜的防护,自身更是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虽然岁月已经剥脱了油彩的鲜艳,但五色琉璃瓦依然铺就于屋檐之上,将这份极致的色彩永恒地定格。

匠人们通过精妙的几何运算,将生硬的檐角化为一道极致柔美的曲线,展现出他们心中的无限尊崇。这一曲线不仅美观,还有助于雨雪的自然滑落。

宫殿与寺庙在古人心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在历代的战火中,宫殿往往首当其冲,而寺庙则因其与世无争的特性得以穿越千百年的光阴。如太原晋祠,原本为纪念晋国开国国君而建,后来逐渐转变为“圣母”邑姜的祠堂,每一处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隰县小西天的悬雕多达33层,仿佛让人闯进了漫天神仙的道场,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座古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审美与匠心。洪洞广胜寺,是一座供奉水神的古老寺庙,寺内保存的元代壁画精美程度不输敦煌,让人赞叹不已。隰县小西天,更是中国悬雕艺术的巅峰之作。

摄影逻辑羊社长记录下了一切。还有芮城永乐宫,它在元朝时名为大纯阳万寿宫。这座建筑中,三座大殿保存着全国最完好的元代彩画,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相当于2.5个篮球场之大。其中的《朝元图》绘有各路神仙394尊,采用不褪色的天然矿物原料,历经700年仍栩栩如生。

永乐宫的《朝元图》局部,仿佛是神仙们的“年会现场”。这些建筑艺术源自盛唐,深藏山间却不应被遗忘。它们宛如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

中国建筑如一位历经沧桑、阅历丰富的老人,从迷雾中走来,向我们展示着悠久的历史。位于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都藏身深山之中。在1937年,梁思成先生在敦煌壁画的指引下发现了佛光寺东大殿,对其斗栱雄大的印象深刻。这些建筑不仅有着中国现存最大的斗栱,还最大程度地隔绝了风霜雨雪对墙壁的侵袭,使厚重的屋顶仿佛一只振翅高飞的凤鸟。

在山西,这些知名建筑仅仅是宝藏的冰山一角。或许是因为塞北风霜塑造的粗犷秉性,辽金时期的巨型建筑格外流行。只有亲自站在这些建筑面前,才能感受到它们的壮丽与雄伟。

历史的开发使得巨型木料的获取变得困难。木料的匮乏使得建筑的体量历朝历代不断缩小。例如,经多次重建后的故宫太和殿,尺寸已不足最初时的一半大小。

曾经铺满大唐版图的大小寺庙四万四千余所,虽大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五台山南禅寺却幸运留存,成为我们追溯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的珍贵场所。这座寺庙,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那时,大诗人白居易年仅十岁。

盛世大唐,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瑰丽梦想。而现今的这些木质古建筑,便是我们触摸盛唐的一缕流光。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绝不能允许这些珍贵的建筑在深山里被人遗忘。

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公主寺,如同一位养在深闺中的佳人,等待着世人的发现和欣赏。

这些古建筑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们注入了古人的灵魂与生命,更因为它们的存在形式——木质,注定了它们不会如西方的石质建筑那般永恒。每一座从时光缝里遗落下来的建筑,都显得尤其珍贵。

山西,这片土地上的古建筑,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28640座古建筑,诉说着独属于山西的传奇。双林寺的1566尊彩塑,静静地观望着世间的沧海桑田。

文字编辑赵逃飞、编辑奈福、地图编辑孙璐、制图九阳和鱼一条等一众同仁,为此文的精准与生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致谢迷迷瞪瞪的建筑加班人短歌同志的辛勤付出。

参考资料包括《中国考古集成·华北卷》、《应县木塔》等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专业见解。《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的著作,为我们揭示了这些建筑背后的深层含义。而众多研究论文和报告也为我们的了解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献和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山西古建筑的视角和途径。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