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人的大便频率可能与基因有关

奇人奇事 2024-12-18 12:28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最新研究揭示,你的大便频率可能受到来自父母的基因影响。这项针对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发表在《细胞基因组学》期刊上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关于大便频率的一些重要基因线索。

研究人员利用来自英国生物银行以及荷兰、美国、比利时和瑞典等国家的四个数据库的样本资料,深入探讨了大便频率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这些样本资料包含了超过16万人的基因序列和健康数据。

研究发现,大便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性。研究人员确定了与大便频率有关的14个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片段在大便频率较低的个体中有相似的遗传变异模式,而在大便频率较高的个体中也有相似的基因组成。

那么,这些基因是如何影响排便频率的呢?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了与排便频率和IBS相关的特定基因。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出现。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对神经元的维持和存活、保持突触完整性和可塑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增加肠道中BDNF的水平可以提高肠道的蠕动能力,影响消化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这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除了BDNF基因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其他一些有趣的基因,包括编码神经递质、激素和分子的基因。这些分子有助于控制参与肠道蠕动的神经细胞,从而推动粪便排出肠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子中的多数也同时在大脑中发挥作用。这一发现与早期研究有一致之处,提示IBS的遗传风险因素可能与焦虑、抑郁的遗传风险因素存在重叠部分。这表明IBS同时涉及到大脑和肠道。

这项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人员没有任何关于参与者饮食的数据,而这显然会影响他们的大便频率和潜在的IBS症状。对被试的大便频率统计方式也存在局限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基因的作用,研究人员计划更详细地研究每段DNA,确定哪些基因对大便频率和IBS症状最重要。他们希望通过解决这些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打开新的大门。一些患有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者的排便习惯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这种状况的转变往往没有明显的诱因。简单的平均大便频率测量往往无法捕捉到这种复杂性。D’Amato 指出,尽管存在这样的局限性,当前的研究正在逐步揭示 IBS 的分子基础,并有望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论文的链接:[

研究内容生动且引人入胜,以科学的笔触揭示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肠易激综合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