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进中南海摆帝王威风 吃饭要奏军乐宣告

奇人奇事 2024-12-12 12:44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核心提示: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居所,尽显王者威风,就连吃饭都要乐队伴奏。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年幼的他一听到军乐声响起,便知道袁世凯正在用餐,这令宫中上下愤怒却无可奈何。

本文摘自《中南海往事追踪报告(共和国心脏地带丛书)》,作者徐焰,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自太平天国以来的督抚专政矛盾此刻彻底爆发,数省在短时间内宣布独立,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幼帝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帝制。曾经作为皇室禁地的中南海也迎来了全新的篇章。

清帝退位后,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根据“优待清室条件”,溥仪虽退位但仍享有尊号,并继续住在故宫,而“三大殿”则由民国管理。尽管颐和园仍留给清室作为禁苑,但中南海却成为北洋军阀封建独裁统治的中心,并因此闻名天下。

在历史的洪流中,1912年,袁世凯以其深谙权谋的手段,迫使孙中山让位,一跃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脚步尚未站稳,便急于稳固自己的权力,故宫仍掌握在逊帝手中,他便先行入驻中南海的居仁堂。

那时的袁世凯,一方面以革命党的名义进行议和谈判,另一方面在海晏楼朝见隆裕皇太后,巧妙地利用革命的声势来恐吓隆裕太后,以此逼迫清朝皇帝退位。中南海成了他权谋的中心,这里后来变成了总统府,是袁世凯窃国的政治舞台。

成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将海晏楼改造成具有宫廷特色的会客室,命名为“居仁堂”。在中海南岸,他建造了双亭,并在亭南设计了一间白石砌成的石室,朱门金钉,充满了皇家的气派。更令人震惊的是,室内仿照封建帝王的传统,设置了藏有“建储函册”的金匮。他预设了自己身后的权力交接,将三个候选人的名单封于金匮之中。这一精心设计的权力交接仪式并未实施,随着袁世凯的离世而夭折。

住在中南海的袁世凯,更是摆足了帝王的威风。据传,每当他吃饭时,都要有乐队奏曲。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道,自己作为七八岁的孩子,一听到军乐声响起,就知道袁世凯开始用餐了。虽然君臣对此深感愤怒,但却束手无策。

1915年,袁世凯的野心膨胀,他想要恢复帝制,甚至公然宣布将采用“洪宪”作为年号。他在居仁堂接受了百官的“朝贺”,册封副总统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总统府被改为了“新华宫”,民国五年也被改为了“洪宪”元年。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袁世凯想当“洪宪皇帝”,甚至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迁入故宫。他要求溥仪从故宫搬出,移居颐和园。清室无力抵抗,只能无奈搬家。他们想到“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心中充满了恐惧。这一切都在袁世凯的野心和权力欲望中破灭。正当他等待元旦穿上龙袍、登上龙位时,护国战争爆发了。蔡锷等在云南首先出师讨袁,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黯然消逝。在袁世凯的离去后,中南海的风云变幻,犹如走马灯一般。他的妻子和妾室,以及家人都纷纷离去,同时还带走了园内的许多公私财物。此后,这座府邸的主人更替频繁,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人皆将其视为“总统府”,却无法真正掌控天下。

1917年,黎元洪接任总统之际,遭遇了张勋的复辟风波。面对辫子军的威逼,黎元洪抱持总统大印狼狈出逃,逃至外国使馆。随后,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的旧部冯国璋接任总统。他将中南海作为总统府,并将居仁堂作为眷属住房,堂门改名为“宝光门”。冯国璋在此处理公务,甚至还在堂后楼内召开有中外人士参加的关税会议。国内军阀割据愈演愈烈,冯国璋的号召力逐渐减弱。不久之后,北洋政客徐世昌接任总统,但即便身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他亦无法真正指挥天下。

在徐世昌执政时期,中南海正值五四运动的风暴中心。大批爱国学生和各界人士涌至新华门前,要求总统接见并提出主张。尽管徐世昌避而不见,但新华门却成为了示威游行者请愿的重要地点。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通过贿选成为总统,上演了一场荒诞的丑剧。他上任后,将姬妾安顿在居仁堂,并在延庆楼办公。冯玉祥的突然发难,使得曹锟的总统梦瞬间破灭。北京政变后,曹锟被迫辞职,被幽禁在延庆楼。尽管身处软禁之中,曹锟的生活仍颇为悠闲,他的太太们甚至能入府陪他打麻将解闷。

随着冯玉祥部队控制北京局势的失控,奉军大举入关,老北洋军阀段祺瑞被迫出山。他于1924年11月24日就任临时执行之职,执设在铁狮子胡同。这一时期,中南海一度失去了其政治中心地位,普通民众得以进入游览。这段时期的历史风云变幻莫测,中南海见证了多个政治势力的兴衰更迭,成为了一部活生生的近代史。在1926年的春天,奉系军阀占领了天津和北京,冯玉祥的国民军被迫南撤至南口。这时,“东北王”张作霖如同昙花一现般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入驻中南海,将其视为自己的大本营。

张作霖,这位旧中国军阀中的传奇人物,曾由土匪头目被清廷招抚为营官,凭借投机钻营的手段迅速崛起,成为民国师长、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他率领的东北军庞大而有力。当他于1926年入京后,更是夺取了北京政权,成为中华民国的陆海军大元帅。这个曾经的“不逞之徒”,成为一时之间横行北方、统治东北和华北长达十几年的“枭雄”。

当张作霖进入北京时,他打着“讨赤”的旗号,将苏联支持的南方国民革命军和北方的国民军称为“南赤”、“北赤”。这不仅是他向列强讨要援助、扩大自己地盘的策略,也反映出他对人民革命的深深敌意。奉军进京时表现出的胡匪作风令人震惊,掠抢无所不为,连北京警察都不敢干涉。这一行为让几十年后的老人们回忆起来仍然痛骂不已。

张作霖入京后,立即开始搜捕左派和人。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在形势紧张时,带领区委机关避入苏联大使馆旁边的兵营,继续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由于形势的险恶和对危险的估计不足,李大钊未能及时转移,这成为了历史的一大遗憾。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张作霖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历史的波澜。他的传奇经历、复杂的政治手段和残忍的行径,都使得他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让人不禁对历史产生更多的思考。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