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的父亲个人资料

奇人奇事 2023-12-23 11:04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谷爱凌的横空出世,令已经很久处于体育巨星真空期的中国举国上下为之沸腾。
尤为难得的是,和以往那些偶像相比,谷爱凌完美得360度无死角,太像是一个神话。
你以为她只会滑雪,可她跑步攀岩骑马射箭样样精通;
你以为她是个运动天才,可她还是个斯坦福学霸;
你以为这已经牛出天际,可她还有钢琴芭蕾声乐各种艺术加分项。
除此以外,她还拥有天使的容颜,超模的身材,不俗的时尚品味。
有人说天才总是孤独的,性格应该不太好吧?
可定睛一看,她明明性格开朗,笑容灿烂,心理强大,情商过人,年纪轻轻已经显示出非常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时间,“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谷爱凌”成为无数家长挖地三尺都想找出答案的热门话题。
挖到的,是一手将她推上冠军宝座的妈妈谷燕。
这位北大生化才女22岁赴美继续深造,后来转换专业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进入华尔街从事风险投资工作。
1993年,她在雷曼兄弟工作期间,帮助中国成功运作了一笔2亿美元的贷款,开创了“中国金融界在美国华尔街成功进行贷款”的先例。
1994年,她与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专家埃文斯·弗瑞克合伙创办了美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她的领英个人资料是“私人投资者和中国投资专家”,北京东方伟博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方面,谷燕辉煌的事业轨迹为谷爱凌的成长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千万培养费令普通人望尘莫及。
另一方面,谷燕读书时便是北大速滑队一员,还曾在美国太浩湖附近做过滑雪教练,谷爱凌从母亲那里得到了强大的运动基因,和从小耳濡目染爱上滑雪的契机。
在谷爱凌的运动生涯中,妈妈谷燕亦师亦友。
既能和她一起科学分析学习方式和技巧,又能帮她调整比赛状态,成为谷爱凌不断取得突破的“秘密武器”。
接着,把谷爱凌从小带到大的姥姥冯国珍也被挖了出来,这位交通运输部的前高级工程师曾是上海交大的女篮名将,也是谷爱凌的偶像。
谷爱凌不仅从小跟外婆学钢琴、学中文,还从姥姥身上学到了勇于进取、绝不服输的好胜心。
其实挖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毕竟谷爱凌在采访中只提到了妈妈和姥姥
“姥姥很好胜,给了我那种要赢的心态,然后妈妈教给了我敬业的态度,我觉得我尽全力做到最好,就是在向她们致敬了。”
可是这哪里满足得了吃瓜群众的好奇心。
那张令人眼前一亮的混血脸庞让人很难忽略她的另一半基因,于是关于谷爱凌父亲的传闻一时间沸沸扬扬,从谷歌五号员工到千亿基金董事,八卦不止。
可目前所有的信息都显示,在谷爱凌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一个缺席的角色。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谷爱凌需要一个父亲,而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谷爱凌并不需要父亲。
这个结论听起来惊世骇俗,可是仔细想想却又合情合理。
单亲家庭也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甚至,单亲家庭还具备某些特殊优势,你相信吗?
长期以来,无数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孩子在完整的家庭中才能健康成长,父有父职,母有母职,缺一不可。
于是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哪里不对,不是性格有问题就是社交有问题,要么就是婚姻观有问题。
甚至很多夫妻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不惜同床异梦,相互折磨,苦苦维系家庭表面的完整。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前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总觉得“单亲”两个字离自己很遥远,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身边几个好朋友竟然就是来自于这类家庭。
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因为他们跟我们就没什么不同!
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名校毕业,事业有成,结婚生子,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快乐和烦恼。
女生没有变态仇视男人,男生也没有变态依恋母亲,根本就没有按照市面上公认的单亲剧本来走。
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甚至比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更高。
他们让我们相信单亲家庭完全可以培养出正常的孩子。
那么市面上对单亲的刻板印象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觉得这和人们分析问题时的心理暗示有关。
比如同样是巨婴妈宝,如果生长在双亲家庭,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而如果生长在单亲家庭,人们则会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家庭的悲剧。
当“单亲”两个字背下了教育所有的锅,那么人们就会把孩子所有的问题归结于父母一方缺失,而不是父母的教育水平。
感谢谷爱凌,用最灿烂的笑容和最出色的成绩打破了这一偏见。
她的母亲谷燕,更是为广大女性提供了一种正面示范
你可以独立而自由地生活,哪怕是育儿,你也可以不依靠男人。
有一说一,和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是存在育儿难点的。
1、便是经济问题。
家里少了一个经济来源,还要负担起昂贵的教育开支,需要有强大的事业作为支撑。
经济的自由度,决定育儿的自由度,甚至决定下一代人生的自由度。
对于普通女性来说,独自抚养孩子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独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孩子的培养方向。
世界冠军遥不可及,但成材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未必能够像谷燕那样优秀,但至少可以像她那样独立。
2、是精力问题。
既要工作又要带娃,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单亲职场妈妈更需要面临工作、孩子和个人空间的平衡问题。
在谷爱凌的成长过程中,姥姥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果说谷燕是谷爱凌的“秘密武器”,那么冯国珍就是谷燕的“秘密武器”。
分身乏术的时候,有个人“搭把手”有多重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深刻的体会。
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角色存在,那么单亲职场妈妈大概率需要放弃一些职场的机会和孩子课外活动的机会,甚至需要被迫对育儿目标作出调整。
3、是心理问题。
一对爱人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分开,都会给当事人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
如何消化这种创伤,以及如何跟孩子谈论另一方,都非常考验人的心胸和见识。
如果时时表现出内心的委屈和怨恨,甚至刻意引导孩子仇恨另一方,都有可能令孩子陷入巨大的痛苦和自责,乃至对婚姻产生恐惧。
因为孩子无法理解大人的恩怨,他们的本能就是既爱爸爸又爱妈妈,不能爱任何一方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背叛。
还有些父母会因为单亲的孤独感而对孩子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依恋,通过时刻控制孩子来获取某种安全感,令孩子感到窒息又无处可逃。
更有些父母会因为单亲这种人生的“不完美”而变得特别要强,希望通过孩子的优秀来为自己扬眉吐气,反击那些曾经非议过自己的人。
这些问题,我们在谷燕和谷爱凌身上都没有看到。
虽然很少提到父亲,但看得出父亲在谷爱凌心目中的形象是正面的,她一心想报考斯坦福,是因为爷爷也是斯坦福毕业的。
谷燕有自己的事业,陪伴女儿滑雪也有自己的兴趣在里面,并不是那种全身心奉献给孩子失去自我的悲情母亲。
从很多采访都能看出,谷燕对女儿能否成为世界冠军、能否考上斯坦福并没有多少执念,从没有逼迫过女儿去拿第一,对教育尽心尽力却又有种“但行其路,莫问前程”的洒脱。
所以我们看到的谷爱凌阳光自信,心理健康程度超出普通人一大截。
有人说她一看就是从小不缺爱的样子,这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好的称赞。
我们普通人又有几个看上去就是从小不缺爱的样子呢?
原来单亲家庭也可以不缺爱的啊,是不是破除了某种迷信?
只要解决了上面三个问题,单亲家庭就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了。
这个优势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一个人发挥主导作用就足够了。
这个人是爹是妈不重要,一言九鼎最重要。
如果你是谷燕,发现孩子有滑雪天赋,那么只管推进就可以了。
没有人在旁边瞎阻拦“这得多烧钱啊”、“容易受伤啊”、“影响学习啊”、“练不出来咋办啊”……
不用跟队友解释、商量,不用因为花钱看人脸色,也不用因为耽误了家务事感到抱歉。
相反,如果一个家庭中经常对教育问题产生冲突,总有人要提意见、拖后腿,效率就会非常低下。
没完没了的内耗,不仅会令教育失去方向,令孩子无所适从,还会伤害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前阵子,有个朋友说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让我推荐几款保健品。
再一问,竟然是被家里那位气的。
孩子学习不给力本来就让人头疼,结果爱人只会说风凉话帮倒忙,频繁的争吵和长期的负面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身体就扛不住了。
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孩子有多么烦躁和无助,学习能好才不科学。
比起单亲家庭一个人说了算、亲力亲为将教育目标推行到底的干净利索、简单高效,这种内讧不断的双亲家庭才更让人感到可惜。
这里,不是鼓吹单亲家庭更好,更不是怂恿大家离婚。
毕竟前面说过,单亲家庭会带来三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以极高的能力和素质去面对。
无论在哪种家庭中,有一人主导教育就足够了。
那么另一半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个关键词是“分工”。
婚姻关系中有条铁律,就是分工越细化越明确,争吵与纠纷越少。
要是都想靠对方自觉,多半会一地鸡毛。
谁来主导教育?谁来打配合?双方如何合作?这些问题最好都经过双方探讨,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决定。
比如在我家,队友工作繁忙出差频繁,又是大直男一枚,对着孩子常常挠头,所以主导育儿的任务很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
我喜欢读书,对教育很感兴趣,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这就很好办了,孩子的事听我的就行,另一半只需要出钱,以及尽量和我共同陪伴孩子。
“一妈专政”和“金主爸爸”的组合实践下来矛盾很少,几乎没有。
我有个闺蜜情况恰好相反,她工作忙碌且脾气耿直,常常在孩子面前一开口就踩坑,容易帮倒忙。
而她的爱人在教育系统工作,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深厚,对孩子很有自己的一套。
那么他们家就是“一爸专政”和“打杂妈妈”的组合,效果也相当不错。
也有更复杂的家庭情况。
比如有朋友夫妻双方工作都很忙,孩子学龄前基本上是老人在带,一直到孩子上学,妈妈才接过了主导教育的工作。
我猜测谷爱凌家也是类似,小时候主要由姥姥照顾,随着年龄增长妈妈谷燕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妈妈成为教育主力,姥姥退居二线。
第二个关键词是“磨合”。
即使有了明确的分工,磨合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而育儿这件事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
即使父母双方都是育儿专家,在同一个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不信你看看市面上的育儿书,观点对立的非常多。
所以双方一定要达成共识,谁主导,谁说话,谁配合,谁闭嘴。
作为主导的一方,既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以行动服人,也需要及时和另一半沟通,交流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当双方配合得滴水不漏时,孩子的好习惯就很容易培养,学习生活也更有规律。
比起跟爱人之间的配合,与老人配合难度更大。
经常有朋友跟我抱怨老人带孩子的种种问题,生活习惯不好,看太多电视,过于娇惯,等等。
和自己的父母尚且矛盾重重,更别说和公婆。
但如果你想成为教育的主导者,那就要有与之相应的辛勤付出,最多只能把简单的家务和接送工作交给老人,而且要知道老人帮忙不是理所,要记得感恩。
如果你忙于工作或者乐得清闲,将教育主导权拱手相送,那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要做的是全力配合,而不是到处挑毛病。
谷爱凌的身后是妈妈和姥姥,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完美合作,她也很难获得今天的成就。
冯国珍的育儿理念,让如今很多高学历父母都汗颜。
在视频采访中姥姥说起了一个小插曲,谷爱凌小时候学钢琴学到一半不想上了,觉得没意思,姥姥就手把手教她弹一句唱一句,重新激发了她对钢琴的兴趣。
毫无疑问,冯国珍和谷燕在理念上是高度一致的不逼迫孩子,温柔地坚持。
要说这么多年母女俩毫无分歧和矛盾,也是不可能的。
谷爱凌从小由姥姥带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主导权转移到妈妈手里,这个过渡也绝不简单。
退居二线的姥姥要控制住自己的表达欲,很难,取得主导权的妈妈一边要学习老人的经验,一边要推行自己的计划,还要平衡孩子的感受,更难。
谷燕的好友Yolanda接受采访时说
我很少全心全意佩服一个人,但我真的非常钦佩谷燕。
周围的朋友都知道,她第一眼就会找你的优点,让他人感觉到自己很好。
这是她对待他人的方式,也是她对待女儿的方式——纯粹的爱、关心和尊重,没有任何挑剔。
我想,这应该也是她对待姥姥的方式,或许也是姥姥对待她的方式。
这对超高情商的母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合力把下一代推上了人生巅峰。
第三个关键词是“尊重”。
在家庭教育中,无论谁是主导方,谁是配合方,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而不是驾驭和被驾驭的关系。
在孩子面前表达对队友的尊重,为他们树立起一个偶像,对教育大有裨益。
在谷爱凌的成长中,你看不出任何家庭成员对其他人的指责和贬低。
姥姥是偶像,妈妈是偶像,爸爸是偶像,爷爷也是偶像。
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学历吗?我认识的高学历家庭很多,如此和谐的却很少。
原因很简单,人无完人,你看到的是全是优点,那就是偶像,你看到的全是缺点,那就是垃圾。
如果可以把亲人的优点全部放大,那么孩子就有了家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向他们学习的动力。
谷爱凌或许和爷爷并不亲,但知道爷爷是斯坦福的,我也要考斯坦福,这就足够了!
在我们普通人的家庭中,也可以学习一下谷燕的智慧。
爱人也许带娃不在行,但他们也术业有专攻,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我们的孩子也许注定成为不了谷爱凌,但有了这样的成长环境,相信他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谷爱凌的乐观自信、上进自律,还有那种“一看从小就不缺爱”的样子,都是教育可以抵达的彼岸。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