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恋影评
奇人奇事 2023-08-19 08:46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像孙燕姿的那首《遇见》里的一样“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终有一天,我的谜底会揭开”一切爱情皆从遇见才开始,医生托马斯长相英俊,并且是个猎艳高手。特蕾莎是个单纯的少女,旅馆里雾气重重的浴室里,托马斯在一大堆老头肥硕的身子里看到了如出水芙蓉的特蕾沙,美曼的身材立刻吸引了这个花心的道貌岸然之士,两人的相遇结果在差距巨大的社会经验面前变得浅显易见。托马斯追到特蕾沙打工的酒吧,并与之相约下班后再一起聊天相会。特蕾莎被这个英俊的男人诱惑了,爱情的种子已适应春天般的种下。凡人一旦遭遇爱情,就会变得疯狂,失去理智,行为思考能力急剧下降,执着的特蕾莎不顾一切的来到布拉格会托马斯,并与他闪电式地结婚了。无论如何,至少在特蕾莎心中,她已经找到了她认为是真爱的爱情,手上戴着和自己一样戒指的男人就是她一辈子的依靠。托马斯的骨子里从来就不是甘心固守爱情的男人,在他的心里,除去爱情,还有很大的空间飘荡,那是欲望。在他那蓝色几乎透明的眼睛里,狡黠,放荡,忧郁,他依然四处搜寻猎物,与老情人萨宾娜继续缠绵不休,对特蕾莎的爱视而不见。终于有一天,忍无特蕾莎爆发了,她疯狂带着哀求的说“你下次去找女人时带我去好不好?我帮她们宽衣解带,我帮她们洗澡,让她们的身体成为我们两个人的玩物!”
虽然特蕾莎很清楚地知道托马斯与那些女人只是肉体上的关系,她不想自己也沦为像其他女人一样的肉体,她想得到的是特殊的爱,不是像其他女人那样的只是玩偶。而是对自己一个人的专有!独一无二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才是特蕾莎想要的爱。就在托马斯和特丽莎的爱情即将要走向毁灭的时候,布拉格市发生了政变,苏联入侵,整个城市顿时陷入了一片恐慌和血腥之中。可就是这动荡的环境之下,特蕾莎却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她变成了一个战地记者,开始穿梭在炮火中用相机真实纪录着残酷恶梦般的布拉格,而从始至终,追随在她身边保护着的是她的丈夫托马斯,两人在暴动的人群中挤来挤去,托马斯的眼睛始终都跟随着特蕾莎移动,当她稍微一下消失的时候,我们就能在他的眼睛里找到一种叫做焦虑的信息。无疑,这场政变给这个危机四伏的爱情带来了不可思议的转机,两个的关系似乎有所好转了。丹尼尔戴刘易斯几乎是我见过的体态最优美的男演员,瘦削的脸,苍白的肤色,过高的眉骨使得一双眼睛更为深邃,当他微笑着注视你,你就会有一种被盯住的陶醉。他身材修长,有着极其严苛漂亮的比例,当他向你伸出手,你显然无法拒绝,那真是一只漂亮的手,细长的手指,有力的骨节,并且透露出情欲。他走路的姿态显示出他良好的修养与风度,没有一处是破绽。
而他的优美成为托马斯使人信服的前提,如果不是这样一种形容的男人,沉着地坐着,把头固定成一个微微低下的角度,笑着抬高一边的眉毛,用一种使人迷惑的语调说出那样一句话,如果他不是如此迷人,他只会招来女性的痛殴而非奉献的肉体。面对这个有魔力的男人,可爱的特丽莎立刻坠入情网。她还有着少女的样子,一直到她们结婚,她都保有少女般红扑扑的苹果脸,个子娇小,有小动物的表情。她在温泉疗养院见到这个英俊男子,他把手擦在裤兜里阅读一本书,维持一个凝固的姿势,摄影机镜头里的他具有一种雕塑之美,静态的力量。突然抬头对她作了一个要杯酒的姿势,她读懂他的唇形,科尼纳白兰地。只有几句交谈,她爱上他,全身心地投入。然后是一场疯狂的奔赴,她来到布拉格,两手空空敲开了他的门。他们做爱,特丽莎像一只没有方向的小鸟忽然找到了森林一样兴奋,她露出快乐而痛苦的表情。当托马斯在清晨醒来,他的手被特丽莎握在手里,他不得不用一本书代替了自己的手,然后温柔仔细地吻过特丽莎的每一根手指。托马斯有过无数女人,却是一个不能忍受女人完事后睡在他身边的男人,对他而言,当特丽莎在他的身边睡得香甜,爱情就这样突然到来。你们不相信,我相信。就像我当年莫名其妙地做着机器人与人类爱情的课题,莫名其妙地能够扯淡到爱情多么多么伟大美好,扯淡到机器人怎么能够代替爱情。是的,幼稚!传说中情侣要避免看Sleepless Seattle这样描写出由magic而来的莫名其妙的带点背叛含义的爱情。因为它理想化简单化幻想化……归结为——幼稚!而我还是相信。
唐璜式的恋爱,抑或柏拉图式的恋爱,突然就变得没有区别。只是企图占有。占有肉体抑或是灵魂又有何区别?!女人就是在意,男人就是不在意。看轻抑或是看重牵涉到的人生观,特丽莎只能哭着质问,托马斯只能无奈地回答。为什么它能与爱情不相矛盾?女人问。它就是不相矛盾。男人只有这么答。而动乱的社会为何就不能容下这段小小的爱情?每天在不安、拒绝、狂躁中度过。与爱情并列的理想、观念不停地经受打击。唯有婚礼上那只小猪和那只“认为别的狗都很呆”的狗,单纯快乐清新。特丽莎离去,这个动乱的狂躁的社会不在乎,但托马斯在乎。护照被没收相比失去特丽莎,轻得不能再轻。远离喧嚣果然能带来美好。我想喜欢这部片子的人都会喜欢近结尾,特丽莎走向托马斯的时候,微笑,甜蜜,浪漫。小提琴的伴奏。托马斯在微笑。仿佛他们之间琐碎的生活,涉入政治带来的麻烦,一而再再而三的矛盾全部烟消云散。她穿过跳舞的人群,旋转着,走向他。轻缓的节奏,踮起的脚尖,温柔的开门,他们第一次相遇时的数字,6号。最美好的时候来临,终于能够有这一刻,只有他们俩,只是体会那次相遇伴随着magic来带的最美的时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理小说。我是先读的小说后看的电影,电影情节基本忠实于原著,但小说的哲理性是很难被影像化的。
建议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先了解一下何谓“布拉格之春”。1968年春天,捷克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并试图脱离苏联的控制。结果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入侵了捷克,一夜之间占领了布拉格,扣押了捷克党政领导人。捷克人民愤怒了,他们上街游行示威抗议苏联的侵略,很多人流亡国外。之后捷克国内进行了大清洗,很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这就是《布拉格之恋》的历史背景,也决定了电影的浓厚政治色彩。那时的茱丽叶·比诺什真年轻啊,演技显得有些稚嫩,没有后期作品那种深沉的气质,不过倒很适合特丽莎这个角色--来自乡间小镇的情窦初开的少女。丹尼尔·刘易斯饰演英俊风流的外科医生托马斯,英国演员似乎都有一种贵族气质,他那迷人的眼神足以杀死无数MM。个人以为最出彩的其实是Lena Ol饰演的画家莎宾娜,无论是大胆的性爱镜头,还是细腻的情感变化,她也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最喜欢的是萨宾娜,她也是最让我心疼的一个。她在片中是自由的符号,她给他人自由,自己追逐自由(离开被苏维埃统治的祖国,向往自由的象征美国)。表面上看,她比托马斯更透彻的把一切都看的很轻,在我感觉,其实不然。至少,萨宾娜对爱情看的重,对责任也看得重。她对托马斯的感情绝对是爱情,之所以放纵他,只是不想把自己的重强加如他。
尤其当那个教授为了她离开自己得妻子时,她为何要逃?我想是因为她感到她和教授得关系转变了,他们之间有了更多得责任,她承受不了这样的重,她也不想承担这份重,所以她逃走了,或许换成托马斯,她不是一个要逃避的人。在我看来,萨宾娜就是一个这样的女人,传统的把许多东西看的重,与其他的女人没有什么区别,但从不要求世人与她一样。面对承受不了的重,她知道自己不够勇敢,所以逃避。这样的人,不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太纵容别人的行为,太无所谓,许多东西就溜走了。起初并不知道这部片子讲的是什么,看了一半才猛然想到,原来是这本书改编的。本想就此放弃,可是想到托马斯第一次握着特雷莎的手入睡的画面,感觉很温馨,大概就是这点温暖,支撑我看了下去。用了一个星期才看完,断断续续的,伴着晚上的失眠。我不知道特雷莎的纠结是不是每个女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经历,但我却能深刻体会那种切肤之痛。我也不知道托马斯内心有没有纠结,我甚至猜想,是不是哪里搞错了,米兰昆德拉本身是个女人?否则他怎能如此体会到女人的痛苦?因为看了一半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恨了米兰昆德拉很多年,为何他要如此赤裸裸地把现实描写出来,仿佛把女人心理的伤疤揭露出来,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人一览无余。终于看完了影片,才幡然明白了米兰昆德拉的好。特雷莎对托马斯说“我的妈妈,我不得不爱她。对它,我想我是真的爱它。”她想对托马斯说的是,她对卡列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没有嫉妒,没有独占的欲望。这让我想起了严歌苓的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里面的田苏菲。
影片的一幕是如此动人,除了用美丽,这个简单而显见的字眼来形容外,我不忍动用其他巧妙的着数,再将其多加描述。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死亡之一,它如此清新,如此轻盈,如鸿毛,如细丝,不带丝毫的悲壮与遗憾,甚至,让人超越了对死恐惧,让人神谜。这是什么的力量?——这只是生命本身的力量。当苏维埃的铁蹄踏向波西米亚土地的时候,面对高压政治,有的人选择逃亡,有的人选择反抗,更多人则选择了合作。逃亡者面对的是未来生活的彻底改变,无根地漂泊比之在故土遭受奴役将轻盈许多,但有多少人能够适应这轻?反抗者将面临的是集权制度的层层镇压与迫害,生活不是将改变,而是将被剥夺,除非能够承受无边绝望的重压,谁人能够不去妥协或逃避到死亡之中?这是无人能够承受之重。合作者将获得统治者的恩赐,甚至爬至社会高层担任重职,而他们的生活从此将成为他人的附属,就算次次地幸运逃过了有苏维埃特色的三年一肃清两天一整风,他们也将世代为奴,远离属于他们的自由奔放的波西米亚传统。生命既属于别人,也将无所谓重轻了罢。其实,至少从文学的角度来讲,特蕾莎是个形象相当丰满的人物。如果,你有注意到她去投靠托马斯的时候,她那寄放在火车站的沉重的箱子——那是她的坚持,她并非无所保留(可惜电影省略了这个细节)。
如果你还记得她妈妈曾经怎么折磨她,你会知道,与其说,她是奔着爱情去投靠托马斯,不如说,这是她生命的终极赌注。——她迫切地想逃离小镇,她害怕成为她妈妈——从一个美丽的女人沦落为不顾一切的低俗的妇女。她爱她的母亲,害怕她的母亲,憎恨她的母亲,可以说,她母亲在的生命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记,终其一生,她都没有走出来(但电影剪了这一切,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如果你还记得,她把受伤的乌鸦捧在怀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托马斯难以自拔。如果你还记得,她在俄国入侵捷克的时候,如何奋勇地奔波在最前线,凭着生命的冲动拍下那一组一组惊心动魄的照片;她没有办法在这样时刻,以拍仙人掌来换取生计……是的,她除了托马斯,她还有自己,而且,为了这个“卑微的”自己,她陷入无穷无尽的深渊。她对托马斯说生活于我如此沉重,于你却如此之轻。是的,她的生活太重了。压得自己无法呼吸,甚至搭上了托马斯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