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95后教练“让队员集体退队”?还有诸多疑问待解
作者孙晓
据媒体报道,7月5日,曾在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夺得体校组女子54公斤级比赛冠军的拳击运动员王某在微博发布长文称,因新来的教练“啥也不懂”,训练水平差,全队运动员被迫先后离开,山西省拳击队散了架。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9月新教练袁某某接任张磊执教山西省拳击队后,短短三四个月时间里,多名运动员陆续递交退队申请离开。7月16日,山西省体育局拳跆体育中心回应称,山西省拳击队的正式队员目前只剩下一人。
虽然不能偏听前队员的说法,断定责任全在主教练身上,但短时间内多名队员离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结到一句“来来去去都正常”的简单概括里。袁某某执教能力有没有问题?如果队员真能和教练相互选择,为什么纷纷离开?前教练的辞职原因,为何各方避而不谈?面对众多老队员流失、全运会报名资格认证已截止的情况,队里该如何调整和准备?诸多疑问还有待进一步厘清。
争议背后,其实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主教练的职责和运动员的话语权。
据悉,1996年出生的袁某某曾在2013年获得世锦赛女子青年拳击54公斤级冠军,因伤病选择退役攻读大学,此后转型做了裁判,成为WBO(世界拳击组织)首位中国女裁判员。袁某某本人是个优秀的运动员,这点无可否认。漂亮的履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消此前舆论中“外行管理内行”的猜测。
不过仍需要说明,优秀的运动员不等同于优秀的教练,与执教水平挂钩的往往是丰富的运动理论知识储备、发现和改善队员问题的执行能力、增强队员心理素质的沟通能力、系统化和个性化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统筹能力等等。比如说,培养出罗雪娟、叶诗文、徐嘉余等人的泳坛功勋教练徐国义,一手带出王楠、张怡宁、李晓霞三个大满贯的乒乓球教练李隼,虽运动员时期的成绩与同辈佼佼者相比确实有些差距,但作为教练,他们优秀的执教能力和丰富的执教经验毫无疑问对运动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袁某某从运动员转型裁判再转型教练,属于个人发展的正常路径。但一步就到省队主教练的位置上,即便其中不乏山西省体育局留住优秀年轻人的考虑,还是让人意外。正如山西省拳击队组建者张小军所指出的,通常能够担任省队主教练的都会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执教经验,起用新人的情况并不多见。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是经由拳跆体育中心正式聘任后成为主教练的”,那么作出这个决定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各方意见,进行队内评选?对袁某某的执教能力有没有进行切实考核?
有前队员反映称,袁某某执教后拳击队的训练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不科学,也没有计划,只是盲目上强度,很多队员腰、膝、腿都受了伤,我们反映后也并无改善,无奈之下只能退队。”这一说法,既为专业人士对主教练执教经验的要求提供了佐证,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队内训练体系不合理、运动员缺乏话语权等问题。
许多运动项目尤其是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项目中,运动员很难依据自身特点聘请专门的教练,往往是由一个教练带多名队员,且基本上是教练进行单向选择。自然的,双方地位也就拉开了差距,很多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近些年,这种模式的弊端开始受到关注。比如2018年底,中国乒乓球队提出“教练队员双向选择”“成立运动员委员会”两项重要改革内容。让运动员有更多选择权,让优秀教练竞争上岗得到应有的待遇,在双方出现矛盾时提供合理的反映渠道和处理方式,无论在哪一个项目中都是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回归到此次事件,目前袁某某本人还未回应,山西省体育局拳跆体育中心也没有正面回复前队员提出的意见。若只是双方沟通上出了问题,不妨及时解释清楚,消除误会;如果确实是决策和选人用人不当,更应该尽快改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让队员回归正常训练和参赛,避免用运动员的健康和未来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