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派的构图和技巧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1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五代、北宋时期是山水画大发展到日趋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山水画,风格纷呈,画家众多,代表着五代杰出山水画水准的关键人物就是画史上常提及的“荆、关、董、巨”。

  "荆”是指荆浩、“关”是指关同,“董”是指董源,“巨”是指巨然。荆浩、关同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董源和巨然则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魁首。

  以荆浩、关同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秋山晚翠图》 五代 关仝 绢本淡设色 纵140.5厘米 横57.3厘米 台北博物院藏

  ,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是各有特点;关同的“峭拔”、李成的“旷远”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儿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156厘米 横16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表现的是江南一带的丘陵坡峦,尤以南京一带的风景为依据。由于南方的丘陵多覆以土层,所以,在表现技法上,又创立了能够体现南方山水特点的“披麻皴”。这种由董源创立的“披麻皴”技法,对后世影响极大,“”(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吴门画派"的沈周、,"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涛),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整个三百年的山水画,也几乎全都笼罩于“披麻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可谓是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米芾、米友仁的"米家山水"

  《春山瑞松图》 宋 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的中、后期,画坛上正式有了“士人画”的提法,也即为后世所说的“文人画”。早在梁时,萧贲曾作山水,就称是“学不为人,自娱而已”,这种用于“自娱”的笔墨游戏不过是文人在公事之余,信笔涂抹,随意点染,用来消遣的一种方式。发展到北宋,表现在山水画中的文人墨戏,最典型的形式莫过于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点山水”了。 后人遂将米芾称为"大米",将米友仁称为"小米",画史上称为"二米"。

  米友仁国画作品

  “二米”的米点云山对后世文人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的高克慕、赵孟俯、黄公望,明代的沈周、文徵明、陈淳、董其昌乃至淞江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及“金陵八家”的龚贤等诸多文人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或整体,或局部,都能觅见“米点”的踪迹。所以说,米家父子的云山墨戏·的“米点山水”,是继、李思训青绿山水流派,荆浩、关同北方山水流派和董源、巨然江南山水画派之后的又一个新颖的,突破常规的技法流派,这是文人士大夫进一步参与山水绘画的结果,是北宋后期突破前人创立的又一种风格。董其昌说“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二米”的画法属于水墨写意山水,这种以点代皴,积点成片的技法,画史称其是“以点缀以成形”。米点山水的创立,积极意义是把水墨山水画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把先前山水画追求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完全写实风格向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也是审美意识从具象到抽象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米芾父子的功绩在画史上是显而易见的。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卷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设色画。这幅十二世纪初所作的著名风俗画,真实地描绘了北宋清明时节繁荣热闹的都市生活。其中许多场面可以和《东京梦华录》等史籍记载的情况相映证。

  《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幅画的艺术性也极为高超。作者采用手卷的横式构图,将极为复杂的场景,如乡野、城市、街道、店铺、茶坊、酒肆、欢楼、舟船、栱桥和城楼描绘的,比例结构合理准确,图中的行者、官绅、大贾、文人、市民等五百余位人物,也描绘的神态各异,似喧闹有声,十分精妙。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是活动于南北宋之交的画家,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徽宗时期翰林图画院画家,尤擅界画。

  水墨刚劲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 宋 李唐 绢本双拼 纵188.7厘米 横139.8厘米

  南宋的山水画和北宋的山水画完全不同,水墨苍劲的大斧劈山水和“边角”式的截景构图体现南宋山水特定的时代性,带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在书画鉴赏中,南宋山水画、北宋山水画是界线分明的两个不同概念,决不可混为一谈而统称为“宋人山水”。王世贞在《艺苑巵言》中说,山水画至“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在这“一变”中,能承上下,起着关键作用的开派画家则是北宋末到南宋初的画院画家李唐。 其余四家刘松华、马远、夏圭也对后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小结

  山水画发展至南宋末,基本可以作一个小结。至此,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可以说已臻完备和成熟。这些表现持法归纳起来,即是

  1、以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为代表的重彩青绿山水一系;

  2、以荆浩、关同、范宽为代表的,以小斧劈皴来表现石质坚凝的北方山水一系

  3、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用披麻皴来表现江南平缓温润的南方山水一系;

  4、以李成、郭熙为代表的云头皴、“蟹爪枝”山水一系;

  5、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点山水”文人墨戏一系;

  6、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刚劲淋漓的大斧劈山水一系。

  后世几乎所有的山水画都是沿着这些线系发展着的。现技法也大多没有脱出这几系的窠臼。南宋以降,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是在董源、巨然和米芾的基础上变化的。学"米",曹知白、朱德润、唐棣也都是赴蹈李成、郭熙的步履。明代前期的浙派、院体山水承袭南宋院体李、刘、马、夏。明中期的"吴门四家"则是近承"元四家",远追董源、巨然。晚明的淞江画派和清初的所有画派或画家,也都几乎无一例外的从董、巨和"元四家"的三昧中来,无非是作了些意境和审美上的新追求和笔墨上的情趣变化罢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