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医生又称“大夫”又称“郎中”?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1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将医生称为“大夫”,至今仍十分流行;称作“郎中”者,除了一些耄耋老人外,社会上已经鲜见。但在几十年前,“郎中”作为医生的别称还很普遍。

  在中国,自先秦至晚清,“大夫”和“郎中”都是官职名称。唐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始见于《唐六典》,即指学习医学的人。置学习医,故有了“医生”之称。其后对从医者的称呼还是不统一。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了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大夫官职,分为三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等名。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明清职事官不用大夫为官名。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大夫还是古代爵位名称,如秦汉分爵位20级,其中大夫居第五级。隋唐明清时期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则专为文职散官封赠时用。

  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郎中等官职。由此,太医专称大夫。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人们就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现在看来,没有将医生称为“大(dà)夫”的,却时有将官职或爵位之称唤作“大(dài)夫”,搞不清其中的因果本末,闹了笑话。

  “郎中”这一官职,始于战国,秦汉沿置,而后隋唐宋元明清承袭,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清末始废。因医官中有“郎中”一职,故社会上以此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这在其后多种笔记、杂剧、诗文、小说中屡屡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自1000多年前医生有了“大夫”和“郎中”这两个别称或尊称后,北方地区一直称“大夫”,南方地区始终唤“郎中”;而且北方是中医、西医的统称,南方则特指中医,对西医也叫“大夫”。为什么会这样,不清楚。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