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害死的六位贤臣,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0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明天七年(1627年)八月,年仅16岁的信王即位,成为大明第十六位。年轻的皇帝勤于政事,以身作则,希望能够重振大明江山,但事与愿违,朝政腐败已非一日,外有袭扰,内有起义军流窜,大最终走向灭亡。作为大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明朝的覆灭与本人也有一定关系,崇祯不会用人,加上性格多疑,致使许多贤臣名将惨死,最终自己也只能绝望的在景山自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就为盘点下那些崇祯年检惨死的贤臣名将!

  其一,蓟辽督师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亲率十几万大军越过长城,攻入关内,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勤王,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展开激战,将其击退。但不久后却将袁崇焕逮捕治罪,并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其凌迟处死。这位曾挫败,击退皇太极的,最终没能,但却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其二,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弟子,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洋火炮专家,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就得益于孙元化布置在城头11门大炮。之后孙元化在的大力推荐下,担任登莱巡抚。

  后辽东将领发动吴桥兵变,孙元化力主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诏书,使得叛军长期得不到招抚,发生叛乱。朝廷将孙元化逮捕,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趁机陷害,最终孙元化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被斩首示众。孙元化死后,他的儿子拒绝朝廷委任的官职,明朝廷里懂得西洋火炮的专家也寥寥无几。

  其三,蓟辽督师孙承宗

  明人计六奇曾评价道“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后世将三人称为“辽东三杰”。孙承宗在朝臣普遍提议放弃辽东的情况下,毅然请求担任蓟辽督师,并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极大的加强了东北的边防,大力支持袁崇焕等人的主张。

  袁崇焕被捕后,崇祯帝启用孙承宗,他调兵遣将,成功收复遵化、永平、迁安等关内城池。但后来因为的投敌,孙承宗遭到朝内大臣的弹劾,崇祯也认为他老迈无用,于是将其免官,此后数年间人们多次请求重新启用孙承宗,但崇祯帝不予理睬。崇祯十一年,清军攻打高阳,76岁的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全家老小数十人战死,城池陷落后,孙自缢身亡。

  其四,宣大总督

  1638年清军入关,卢象升率师勤王,名义上是“督天下兵”,但因为杨嗣昌等人的嫉恨,实际上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卢象升率军在蒿水桥遭遇清军,双方展开激战,“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但终因寡不敌众,“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卢象升战死后,崇祯帝依然不予抚恤,直到杨嗣昌死后,才得以追赠。

  【影视剧中孙传庭的形象】

  其五,陕西总督郑崇俭

  1640年,郑崇俭率贺人龙、等将领,在玛瑙山大败。但事后张献忠在四川重新恢复声势,崇祯帝以撤兵太早为罪,将郑崇俭削籍候代。之后张献忠攻破襄阳,崇祯帝宠臣杨嗣昌自杀,崇祯帝心怀怨恨,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为由,将郑崇俭处死。直到南明时,有人上书“崇俭未失一城、丧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无敢讼言者,臣甚痛之。”郑崇俭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其六,陕西总督孙传庭

  1643年,孙传庭率领十余万大军在郏县境内与展开决战,结果明军失利,之后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史书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的败亡与崇祯帝的错误指挥不无关系,孙传庭在陕西整顿军马,但崇祯帝一再催促他出关决战,明军一来缺乏粮草,二来训练未成,才有了郏县的惨败。

  治国之本在于用人得当,崇祯帝性格偏激,生性多疑,此乃用人之大忌。崇祯帝手下不乏贤臣名将,有些是被他杀的,有些是因他使用不当而死的。崇祯也有信任的人,诸如温体仁、周延儒、杨嗣昌等,但他们都是利用皇帝信任,的党争高手。用人是门学问,但崇祯帝却不会,不作不死,明朝灭亡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