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慈禧与曾国藩的角力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06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清末张汶祥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此案疑雾重重,广为流传,成为晚清的四大奇案之一。刺马案位列四大奇案之首,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

  九年(1870年)8月22日,上午十点左右,南京城督署府衙西侧校场外,两江总督马新贻刚刚循例检阅将士操练完毕。据当天身处金陵的士人张文虎所记,昨日细雨绵绵,故今日放晴且不闷热。天气晴爽,自然。行经箭道时,忽一人从百姓中冲出“拦前喊冤”,马“方接状,一人自后至刺刃,亲兵急救不及”。马肋部要害被刺,“已不能言,气息如丝,刃处无血而口中反流血”。大夫束手无策,马遂于次日不治而亡。刺客当场捕获,名叫张汶祥。此事件即轰动晚野的“刺马案”。

  堂堂朝廷一品大员、封疆重吏,居然于光天化日之下遇刺殒命,不啻如晴空惊雷一般,令百官惊愕,使中枢震怒。本来尚关注津案的千百双目光瞬间聚焦于该突发事件上来!

  那么多的士兵就在当场,竟然让一个刺客轻易地就奔向两江总督,这说得过去吗?可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刺客行刺完后好像并不急于逃走。而是走向那些来抓他的士兵,宣布他们总督的罪行,并且还有条不紊的慢慢陈述。

  这下在朝廷可炸开了锅,有人说,朝廷调去做直隶总督,是用的之计。用个新人马新贻来接他的两江总督,与他,是朝廷在湘军的地盘里拱卒。拿马来试一试湘军的反映,果然湘军就给予了回击。

  的纠结可想而知,因为这次曾和马的职位调动,正是出于慈禧之手。行刺,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如果一个处理不当,湘军发生兵变也是有可能的。据说,慈禧让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时领了密旨,她要马在湘军里面搞破坏,降低湘军的影响力。第二,顺便查找在天京城陷落时的财宝去向。,慈禧自己不敢去捅这个马蜂窝,但又很想摸一下湘军的底。如果恰好抓到把柄在手里,以后也好驾驭曾国藩,真是好一条妙计!

  得找个试刀的,谁去?听说马新贻在地方上可谓是个能吏,而且常怀青云之志,最要紧的是在曾国藩帐下任过事,对湘军的情形还算熟悉。好吧,可怜的马新贻就是你了。没曾想,湘军竟然来了这么一手,真是出乎朝廷意料。这一手,并非博弈,而是挑战。光天化日下就在阅兵场上,刺客一出手便将总督杀了。不是用枪,而是匕首;不是躲在人群里远距离射击,而是向总督冲过去贴身行刺,真是胆大包天。

  既然如此,那就审犯人吧!刺客被关押在监狱里,没人敢对他用刑,只是被审讯。为什么?因为他是朝廷要犯,怕有人以用刑为由,杀人灭口。有一天,刺客突然承认,他刺杀马贼除了复仇,还兼有为国除奸的使命,因为“马贼通回”。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是平捻。跟着就是西征,西征让“通回”在政治上是个极为敏感的词。

  由于马新贻是回人,难免与回人有往来,将案情引向西征,这案子还怎么审?须知左宗棠西征带的可是湘军,打仗在西北,而钱粮方面却要靠东南支撑,恰好东南也是湘军的地盘。现在朝廷将东南几省交给马新贻这个回人手里,湘军将士不放心。这样的案情牵涉甚广,没人敢审,只能靠朝廷派人审问。慈禧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为了平息事态,也只好请回曾大人了。

  浮不出水面的真相

  曾国藩受命,却不急着起程,他向朝廷称病,并且还要等来直隶办交接。这原因也说得过去,但他的真实意图在于还要观察一下朝廷风向,确认慈禧的意思。如果还要追查,他便继续推辞。如果要了结,他就去。他已知此案的了结,并非要将案情的幕后查清楚,而是要维持大局。

  朝廷让马新贻入主两江,这下可谓是。马一死,如一个巴掌打在朝廷脸上。若不反击,朝廷的面子往哪搁?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可杀了狗给主人看,才发现此狗也不过是一只弃犬,一条丧家犬。这些,曾国藩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不急,可慈禧急了。又将他召进宫去,问他究竟何时动身,他说“明日进内随班行礼,礼毕后三两日即起程。”慈禧很不满意,加重了催促的语气,说“江南的事要紧,望你早些儿去!”他知道,慈禧一急,此案就该了结。该出手时便出手,到了断时就了断。你想一下,如果慈禧要追查,还会让他去吗?如果慈禧不怕兵变,还会那么着急的催他去吗?

  让曾大人去,便是要尽快了断,勿起兵变。慈禧心虚,她好不容易打入湘军地盘的钉子,就这么给人拔了,下一步还会出什么事,她心里其实没底。马新贻一死,她权当弃子,可朝廷的面子还要维持,所以还要高调追查,派了最高级别的刑部尚书郑敦谨去追查。

  郑有“青天”名声,是个依法办事的人。在他手里,就办过湘军将领,但这一次,要法治,还是要讲政治,他没有拎清。一到江宁,就提审犯人,听审,一言不发,连讯了十几天,越扯越乱,曾国藩开口说了一句看来只好仍照原审奏结。这时,郑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摆设,朝廷让他高调出马,是要借他的名声来结案。于是,郑、曾联衔上奏依原审结案,曾还附了一个夹片,陈明“实无主使别情”,然后,将刺客凌迟,摘心献祭,给马新贻办了祭礼。

  案件尾声

  那位郑大人,自结案以后闭门不出,对于曾氏所有邀请一概辞谢。送他程仪,也分文不收,两随从每人收了五百两银子。曾氏为他送行,他头也不回,扬帆而去。郑并未回京交旨,船到淮河边就停了下来,打发随从代他回京交旨,声称有病,不能回京。钦差大臣不回京交旨,按清制是要治罪的。曾氏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从中斡旋,方才掩饰过去。但郑并不领情,而是请求开缺,终生不再为官。两个助手回京后,悄失,其中之一,留下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审案一事,说“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这个“大人物”是谁,至今也是一个谜!

  不过从各方面的迹象来看,马新贻之死,决非如同戏文里所传的"桃色案件",也决非如同当时新闻里公布的"挟私报复",可能是与查访曾氏兄弟、湘军集团的劣迹和太平天国金银财宝去向有关,这恐怕才是官居一品的方面大员马新贻被刺杀的真正原因。

  从整个事件的过程分析,曾国藩可能并非"刺马案"的幕后主使,极有是其弟,湘军总督,但曾国藩显然知道是其弟和湘军集团所为。此案关乎曾氏家族和湘军集团的声誉、威望,也害怕会牵连出更多的劣迹、更多的人,引发全面崩溃,曾国藩不得不曲为遮掩,并想办法消除后患。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