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的齐地学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06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稷下学宫,或者说,齐地中央学术研究院,是随着田齐政权兴盛而诞生的。稷下学宫鼎盛的时候,是当时国际学术文化圣地。儒家、变异儒家(法家)、道家、名家、阴阳家等等诸子百家都在稷下学宫有活动。儒家的圣人和荀子,都曾经名列稷下学宫。荀子更是做了稷下学宫祭酒,就是院长。更不要说阴阳家邹衍,儒家变异学派(法家)他们,也是稷下学宫的大咖。诸子百家在这个研究院里辩论、交锋、攻讦、融合。稷下学宫或许是的中心吧?

  图 稷下学宫 百家争鸣

  按理来说,有这么一帮理论家的齐国应该非常鼎盛才对……可惜,齐国高层建立稷下学宫,就是为了给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田齐取代姜齐,怕别人戳他们脊梁骨,为显示自己的宽容和好学,这才建立了稷下学宫。本质上说,齐王是想养一群闲人,而不是真想招纳贤才。至于稷下学宫的学术成果,齐国是没继承多少的。而后齐国自己被燕国的揍了半死,从绝境复国。之后,基本退出当时的天下争霸舞台了。

  当此之时,西方霸权主义国家秦国已经变成了一个超级巨无霸。之后秦国横扫六合,文化高压,稷下学宫学者作。稷下学宫的人虽然散了,他们的思想保留了下来,在民间或通过具体典籍,或通过口耳相传,并没有彻底断绝。还有少数一些人继承了从稷下学宫传出的学术,成为秦帝国的官方博士,不过根本无力影响政局。

  值此学术黑暗之际,也遇到了大麻烦。在统一全国之后,秦政府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敌人已经被消灭,但国家仍然跟坐在火山口上一样。各地传来的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秦国的法治传统冲突的消息,让秦国上下很伤脑筋。楚地文化天真烂漫,燕赵人士,齐鲁大地学术盛行,都跟秦法相龃龉。而秦政府变本加厉,根本不愿做妥协,更加激化了关东地区的文化和秦地的法治传统的冲突。“天下苦秦久矣!”苦的是秦法,来源于关东人长久以来的文化和秦国法治传统的冲突。的一个火星,直接引爆了一个火药仓库。秦国的灭亡,实质上是关东的文化对于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法治传统的反抗。

  ,对于帝国而言,如何把关东的文化和秦地的法治传统的分歧弥合,在文化层面实现整合统一,是能否建立真正大一统帝国的关键。

  秦灭楚兴,旋即楚亡汉兴。在领导阶层是丰沛故人的基础上,全面继承了秦地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所谓只存在于刘邦初入关中到入关。秦地的制度的严苛,以及和东方地区的,仍然存在。在击灭项羽之后,刘邦选择了搁置这个问题。他选择了回到秦灭六国前的态势,进而奉行黄老之学。汉国的直辖土地基本退缩到秦灭六国之前的范围,在旧秦地内实行旧秦法律和制度。进而,汉帝国奉行黄老无为的政策,对东方同侯实行消极政策。汉初,在郡国并行并且黄老无为的政策之下,天下得到了关中法治传统和东方文化的暂时和平。

  这样,只是暂时的休战,不是和平。汉政府不可能不对名为君臣实同敌国的东方各国抱有戒心。文景之间,汉帝国渐渐收回了诸侯的国的立法权,高级官吏任命权。吴楚发动,东方再一次决定性地败给了关中政权。至此,关中再一次君临东方。

  ,此时又回到了原来那个问题。东方文化仍然不认同源自关中的法治传统。齐鲁的学术和伦理,楚地的天真烂漫的风俗,跟冰冷严苛的汉法(继承秦法)格格不入。强大如秦,都在这种反抗中灰飞烟灭。汉政府又该怎么办呢?

  这种时候,继承当年稷下学宫的思想的学术大咖们又活跃起来了。在汉武帝之前,已经有荀子后学和申公不断鼓吹儒家。汉武帝之时,儒家公羊学派的董仲舒横空出世。他把原有的儒家之义和阴阳家的思想融合起来,向汉武帝进献天人三策。董仲舒的思想,近于孟子,吸收了一些阴阳家的说法。不能说董仲舒直接师承于稷下学宫,董仲舒口里的儒家,恐怕不能说没有受到当年稷下学宫的影响。

  在关于君权和所谓“汉德”的问题上董仲舒就是在语“”,但于此,董仲舒也主张用“春秋之义”改造汉法,用源自关东的儒家作为汉帝国的意识形态,对外要积极出击实现“大一统”。这些东西每一条都切中汉帝国的实际需要。用儒家改造汉法,尊崇儒家,让关东的民间学术主张成为整个帝国的意识形态,解决关东关中的文化冲突。对外主动出击,解决外部的匈奴的压力。

  看到儒家公羊学派的方案,实实在在能够解决内部关东关中的文化分歧,并为对外战争提供理论依据,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开了一系列的改革。汉武帝并不是单纯的儒家学术票友,他只是接受了儒家作为帝国的意识形态,政令法律都要依靠儒家学说来解释。中央集权的体制,并没有因为儒家的推广而被削弱。反而任用赵禹、等文法酷吏,任用商人后代桑宏羊大搞国营经济,中央集权的体制反而更加牢固。而这种外儒内法的作风,到时代,成为名言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

  霸王道杂之,就是关中原有的中央集权体制不变,不以冷酷的法治传统作为意识形态,改变为关东儒家作为意识形态。从此,儒家成为了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这一“官方”,就到了初年的“三民主义”。

  某种意义上,关中——秦地——中央集权制度,关东——稷下学宫——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秦汉帝国就是在他们两个博弈中建立起来的。制度层面乃中央集权体制,意识形态层面是儒家,社会基层组织保持小自耕农,帝国政府(而不是诸侯王)掌握军队。这几条线索共同构建了2000多年前被后人称为“第一帝国”的秦汉帝国。稷下学宫的学术成果,至此,成了这个帝国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之后屡经变革,一直伴随了天朝2000年帝国史。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