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封禅时遇到一难题,讲了一句话,一万年都应当牢记
泰山是一座非常了不得的“神”山,在传说中,那是天帝的住所,在人间那是一等一的狠人,但在天帝面前,立刻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因为皇帝就是天帝的儿子。
皇帝的玉玺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怎么能显示皇帝受命于天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上泰山,祭拜天帝,只有干过这样一件事后,才可以算受命于天了。
远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经有了封禅的传说,28年的时候,他已经统一了六国,并当上了皇帝,到泰山封禅的事,就摆在了他的面前,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当时,秦始皇为了治理天下方便,他曾经修建了的驰路,驰路可以看做是通行马车的“高速公路”,换句更形象的话讲,以前一千里路,骑马能在三天之内到达,而现在有了弛路,只需两天的时间,乘坐马车就可以到了。
秦始皇领着秦国的一众高官,坐在车上,沿着弛路,直奔齐鲁大地,巍巍泰山而去。
弛路虽然平稳,可是旅途颠簸却很容易让人疲劳,秦始皇从咸阳到泰山,直线距离是两千里路,因为这不是急着去打仗,故此,他们一共走了7日。
秦始皇到了泰山的脚下,只觉得浑身肌肉酸痛,骨头都有一种被颠散的感觉。再看随行的几百名重臣,竟有三分之一病倒了。
秦始皇看着未病倒的重臣们花白的头发,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这帮臣子很多已经年逾花甲,让他们沿着石阶,登上传说中高达四千九百丈二尺的泰山,他们的体力是否承受得了,他们能不能从山上全须全尾地下来?
秦始皇有这个想法,他的丞相早就想到他的头前去了。李斯直接去找主管祭祀的官员去商量,能否在泰山脚下修一条路,直达山巅,省去这徒步行走之苦。
可是主管祭祀的官员,却将脑袋换成了货郎鼓,他告诉李斯泰山之所以没有车路,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上山祭奠的历代君王,为了显示对天帝的尊重,都会选择步行,坐车这样亵渎神灵的事,想都不要想。
秦始皇听李斯讲完主管祭祀官员的意见,他呵呵大笑道“规矩人定,当适时而变!”
秦始皇的意思是,过去的老规矩要变一变了。他让李斯传旨,命当地的官府立刻征集民夫,从山脚开一条可以通车的弛路,直奔山巅,从山巅到祭坛,再修出一道长长的石阶。
换句明白话来说秦始皇天才地将祭祀的路分成两部分可以走车的地方,修建弛路坐车,他率领群臣们到达山巅之后,为显示对天帝的敬重,再沿着石阶步行到祭坛,祭拜天帝,进行封禅大典。
秦始皇的旨意谁敢不从,随后,当地官府只用了20日,便将弛路修成,随后秦始皇等人乘坐马车,登上了(在传说中)一百四十八里零三百步的泰山山顶。
封禅大典的祭坛早已经修好,十二丈见方,高三尺,祭品是酱色酒和煮熟的鱼,不用三牲。
秦始皇祭拜天帝完毕,除了山风呼啸,并没见任何异端,那帮生怕天帝怪罪的大臣们,也是深深地感到疑惑——难道秦始皇坐车上山,天帝真的没敢怪罪他吗?
其实,天帝只有一个,他真的很忙,哪有时间管人间的芝麻小事。
秦始皇下山时,天已黄昏,行至半路,突降暴雨,秦始皇在松树下避雨,并封此松树为五大夫松。
秦始皇的话说得非常好——规矩是人定,发现不合理,改过来就是了。这句话,一千年,一万年都应当牢记。
奇闻趣事
- 考古的人为什么活不久,考古为什么无聊
- 周朝是个什么样的朝代,周朝是什么时期的
- 周朝天下真有800年吗,周朝天下真有800年吗为什
- 周朝后面是什么朝代,周朝怎么变成春秋战国
- 辛追刚出土时容貌,辛追刚出土时候的样子
- 兵马俑是真人吗,兵马俑是真人吗知乎
- 灭了夏朝的人是谁,灭掉夏朝的是谁
- 刘邦子孙后代关系图,窦太后是刘邦的什么人
- 周朝被谁给灭了,谁灭的周朝
- 明朝历史事件大全,明朝历史事件大全表
- 哪个朝代是公元第一年,哪一年是公元一年
- 唐朝之前是什么朝代,隋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近代重大考古发
- 全世界最可怕的古墓,世上最恐怖的墓地
- 考古国家凭什么挖人祖坟,为什么国家挖坟叫考
- 周朝的建立和灭亡原因,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