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统一,李唐盛世都要感谢这个北方蛮族,这个民族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04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中鲜卑拓跋氏

  有史学家将隋唐两朝称为华夏第二帝国,建隋,于公元581年跨江灭陈,一统天下,之后被取代,经李世民、、等几代人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最终缔造了四夷来朝,八方宾服的煌煌盛唐,但有趣的是,无论是的一统,还是李唐的盛世都受益于一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打下的坚实基础。

  拓跋珪塑像

  这个北方蛮族就是鲜卑拓跋氏,这一民族的起源尚不确定,在魏晋时期逐渐壮大,后几经动荡,最终由族内杰出领袖拓跋珪逐渐统一北方,并于公元386年建国成功,国号“魏”。历史上称为“北魏”或“拓跋魏”。北魏共有十二帝,连亘一百四十八年,直到公元534分裂为东西魏为止。那么这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果为华夏中世纪的统一奠定下基础的呢?

  这就要从时土地制度说起,东汉的田庄制导致土地兼并的不断出现,百为大地主阶层的附庸,地主阶层乘机崛起,越做越大,使中央缺乏对地方人口和土地的控制,不能有效的集中调动人力物力,以致无论财政税收和征兵打仗都举步维艰,不得不依靠地主阶层,最终强者恒强,地主阶层投身政治,例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是其典型案例,最终,地主士人化身军阀,致使“挟天子以令诸侯”现象的出现。

  晋统一天下后,连遭“”、“”,北方汉人统治阶层“”,偏安江左,却又与江南本土士族产生矛盾冲突,东晋皇权要依靠门阀大族的势力,不得不迁就忍让,导致出现了孙恩、卢循的暴乱。而门阀大族的势力足以威胁皇权,地方刺史拥兵自重,东晋的更是被三天两头的赶出京城。究其原因,一来大贵族势力过大,二来中央缺少对地方的控制。

  《锦绣未央》李未央的历史原型北魏冯太后

  但北方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却不一样,从拓跋珪建立北魏开始,便对鲜卑贵族和地方士绅两边打压,而后来的实际掌权者冯太后,更是女中豪杰,堪于武则天比肩的古代女性政治家。她励精图治,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这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为后世的隋唐所继承。其政策为所有土地为国家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男丁15岁给44亩,妇女减半。这有点类似于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之后一年,她有颁布三长制”即按照汉族的什伍里甲组织的形式,重建北魏的地方基层机构,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由本乡能办事且守法又有德望者充任,负责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均田制”和“三长制”有下列益处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之上,流亡无居者和荫附于豪强名下的佃客也摆脱了束缚,成为政府的编户齐民,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北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既便利清查荫附户口,又确定了课征赋税的统一准则,防止那些企图逃避赋役者再钻空子,从而削弱了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因为拥有了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权,使得国家便于调动用于战争的人力和物力。

  元淳实为拓跋淳

  更有意思的是,冯太后在太子拓跋宏身上倾注了无限的心血,拓跋宏在公元489年冯太后死后即位,史称“魏孝文帝”,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还把自己的姓氏“拓跋”改为汉姓“元”,自称,热播电视剧《》中饰演的公主元淳,本命应叫拓跋淳!虽然后来成东魏和西魏,后一进步演变为和,但北方人口、财富和社会基层的管理制度已经形成,北魏时的实际统治者更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设立,并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隋唐两代,也继承了鲜卑拓跋氏政权设计出了“均田制”和“府兵制”。

  所以可以看出,拓跋鲜卑氏在中国中世纪的统一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贡献。杨坚的“”和后来的锦绣盛唐都得益于此。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这样一段历史,可以出这样两个结论,欢迎大家探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乃要在基层建立合理而高效的组织形式,以促进基层人力物力的发展和集中。在完善基层组织后,高层切记防止中层钻空子,架空高层,一定要设立一种高效的垂直管理机制由高层直接管理基层,这样就方便了高层对组织内人力物力的有效调动。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