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在断粮之前为什么不和秦军拼命?
今天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长平之战,当时的赵军战斗力是很强的,为何此时不和拼命反而固守?他守什么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依旧指望赵能够借到诸侯援军来解救他,足以证明从一开始赵括就没想过的下场,他一开始就狂热的想打胜仗的,赵粉愣是能给他塑造成悲剧形象,好了全军被合围以后,秦军当真能吃下赵军主力吗?答案是至少在包围圈初期,自己都没有信心拿下全部赵军,否则也不可能向秦王要求增兵。
而秦王得知赵军主力被合围以后,做的事情就是疯狂的刮地三尺拉壮丁,连刚刚霸占的领土都不放过,大批韩国人被稀里糊涂的征调进秦军部队。征兵年龄直接下放到15岁男孩,秦军的总兵力爆炸式的增长,此刻的秦军包围圈才真正形成了密不透风的铁桶阵,而伟大的赵括将军,他在46天里干了什么?史书上是一笔带过,的结论是,断粮46天的赵军饿的人吃人了,那么如何解释悲壮的赵括将军,既然已经决定了拼死拉倒,为何又要原地46天呢?
很明显人家开始压根就没想过要输,就算被包围了赵括将军想的还是保存主力生还而不是拼命,一直到了全军彻底断粮以后可爱的赵先生才彻底认清了现实,援军什么的是不可能的了,粮食什么的已经没有了,只剩人肉了,再不拼自己人就要互相吃光了,可惜这个时候秦赵两军的实力对比要比初期交战有了更大的悬殊,秦军得到了秦王的全力增援,包围圈已经密不透风,而赵军不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充,还断粮46天,请问这是一个打算跟秦军拼死一战的态度吗?
难道伟大的赵括将军一开始,就决定要以赵军最虚弱的状态,和秦军最强盛的状态了?别逗了好吗,赵括真正能吹的就是他的光荣战死还算壮烈,其他的可以说已经根本不能再洗了,根据赵粉吹嘘的所谓造成秦军重大伤亡,这跟赵括本人又有多大关系?这是因为赵军本身就是战国一流强军,战斗素质一直就是各国的军队里拔尖的存在,在赵军主力全灭以后靠8万少年军击败了绝对优势兵力的军队。
在邯郸之战中更是以数万残兵死扛,秦军20万大军长达一年多的围攻,这是赵军本来就有的战斗素质,你怎么可以因为赵军本来就很优秀的战斗素质给赵括洗地呢?其实我也理解赵换将的决定,当年的赵实力非常强大,和秦军之间有过几次互有胜败的交战,我们今天觉得赵弱小那是站在上帝视角。
其实当年的赵是一个热血方刚的朝代,东边狂揍燕国齐国,灭掉无数蛮夷小国,国力达到巅峰,一个热血的国家碰上一个刚刚继承王位的年轻的热血的王,看廉颇这种乌龟打法不爽很正常了,年轻人永远看老头不爽的这是历史规律,正好一个更热血的年轻将领站了出来碰上了同样热血的王,于是踢开那帮老不死的文臣武将貌似也是合情合理的了,这东西说不清谁对谁错,只能用胜败的结局来决定,尤其是廉颇后来力挽狂澜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击溃了倾巢而出的燕国大军拯救了一次国家。
那么赵括还想怎么洗白呢?毫无疑问和赵括必须为赵军的全军覆没负全部责任,和那些本就衰落的国家不同,赵处在一个巅峰期的强盛时代,突然间就垮掉了,这两人必须全权负责没有洗地的理由,年轻人战胜老人引领时代潮流这固然是历史规律,但这不代表年轻人就可以任意干坏事把老人的经验全部扔进垃圾堆,惨痛的学费那是肯定要交的,洗地是完全没必要的,我觉得给赵括洗地还不如狂吹霍却病,这两人都是以年轻人的身份战胜了那帮保守的老将,为大汉开了战略进攻时代,尤其是霍却病,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彻底让一群老将黯然失色,这才是真的厉害。
奇闻趣事
- 上下五千年朝代顺序口诀 上下五千年朝代顺序和
- 华夏第一位祖先:华夏第一位祖先是谁
- 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 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 唐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唐朝后面的朝代分别是哪些
- 哪个朝代差点灭了日本 哪个皇帝差点灭了日本
-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的证据
-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为什么说明朝600年国
- 历代皇朝排名顺序:中国历史朝代帝王排名顺序
-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人物是
- 明朝为什么是禁史 明朝为什么是禁史制度
- 中国历史秦始皇故事 中国历史秦始皇故事简短
- 晋朝被哪个朝代灭了 晋朝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 东晋后面是什么朝代 东晋之后的朝代顺序是怎样
- 明朝毁在了朱瞻基的手上 朱瞻基之后明朝开始衰
- 中国经历了多少个朝代 中国经历了多少个朝代更
- 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卫子夫是被谁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