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汉大肆分封诸侯王有什么弊端?

历史文化 2022-06-19 07:17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今天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西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秦末二世暴政,天下大乱,前有,后有争夺帝位,垓下城破,自刎江东,刘邦称帝,在大肆分封诸侯王的又继承秦制,于是汉土郡国并行。刘邦封王,一方面是答谢贤臣良将的追随,一方面是拱卫王室,汉初虽无事发生,但任何的政治制度都有其致命的缺点,西汉时的,也有其弊端。

  一、分封只有一时之利,君臣猜忌诸侯无善终

  周武王伐纣,收天下之土而分给亲族、功臣、旧贵族后代,周武王何其聪明,知道功高震主,“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之国者四十人”,如若分封的都是王室子孙,世世代代拥立天子,自然可以以逸待劳,武王的想法是好的,也存国长久,东周时诸侯并起,战国时周天子已经是名不副实,拱卫王室的人,却拿着手里的利刃,刺向了天子。

  秦的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秦地,迁都时护送有功,受封诸侯,周室的手段一直都是封侯而守卫王室,但可惜却被自己的利刃所伤。即位后吸取教训,将全国分为36郡,900多县,还“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没有诸侯了。没有兵器了,六国遗族还能举兵反秦?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不出三年而暴秦亡,为何?不只是暴秦苛政,同样是因为封疆大将手握重兵而没有回援,王室子孙、地方无兵可用,中央政权缺乏拱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既然分封、郡县都行不通,那不如合起来用吧,汉承秦制,在郡县的基础上加封诸侯王,不仅满足了手底下人的封王拜侯的想法,还能赢得他们的“忠心”。可惜,人的野心是没有办法满足的,既然当了王,谁又不想当呢?君臣相互猜忌,楚王本是,结果被刘邦怀疑有反叛之心,被诛,接着韩王信反、反、淮南布反、燕王臧荼,赵王张傲被顺手剪除,只有长沙王吴芮低调行事,刘邦屡次试探无果,放过了他。所谓“人心隔肚皮”,君臣猜忌的结果,无外乎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二、分封隐患之大,祸及子孙后世

  剪除了异侯王,刘邦的心也不好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但人家好歹是皇帝,一边灭了身边的“不定时炸弹”,一边又不免“”,感叹没有忠臣能够镇守边疆,于是杀白马,立盟约“非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又大封同,看似高枕无忧,但同姓王却做大做强。高祖在时,天下尊之,但到了文帝,诸侯王国势力过大,甚至出现了第一例同姓王国反抗汉廷的济北王叛乱,三年后文帝的弟弟淮南王举起了叛旗。到了,皇帝与诸侯王彻底撕破脸皮,景帝削藩,诸王不服,爆发了。汉高祖看到的只是同族对自己的敬畏,至于自己的儿子,没有功绩得不到同姓王的认可,为了加强皇权而极大影响了这些王的利益,如何不反?

  三、封国实数无奈之举,诸侯之阻拦必除之

  刘邦之前本就是一个秦县的,说难听点就是一个地痞流氓的出身,却屡败屡战,一步一步成为了可以和项羽一争天下的枭雄,他的逆袭之路,其身边的助手是功不可没的,而为了得到他们的帮助,自己只能开些空头支票。当他夺得帝位之日,就是兑现这些支票的时候,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王成了最大的阻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闹得很大,却也正中景帝下怀,正好一并除掉。

  周室分封天下,诸侯林立,周天子势衰而诸侯强;秦始皇立郡县,推行秦法,暴秦天下共击,两者都有弊端,汉高祖取两者之精华,独创“郡国并行制”,好景不长,高祖在时尚无忧虑,自己的子孙文帝、景帝却受到极大影响,不得不与同宗开战,郡国并行使得各国做大做强,比起中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央的政令到不了郡县,封国百姓只知王而不知皇帝,由此可见,郡国并行制有存在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还是弊大于利。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