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治国之法是怎样的?他是如何战胜六国的合纵之法的?

历史文化 2022-06-19 05:2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说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称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宏伟事业,成为了被后人敬仰的具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经略的人。

  在那个割据混战的年代里,秦始皇究竟是如何一展风采,在七国争雄的局势中用超前的眼光和非凡的见地先后吞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的?

  这般壮举在历朝历代都是无人企及的,那么秦始皇究竟用了什么办法战胜六国的合纵之法的呢?

  一、秦始皇称霸天下有诸多条件,但治国先治人心,这样的治国之法是他成功的首要原因

  作为完成中国大一统第一人,秦始皇成为皇家典范,多少后世君王想要成为像秦始皇一样,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君主。但其实他并不仅仅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更让人倾心的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只有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想出比较可行的军事战略,才能够在吞并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心,为自己的政治统治打下良好基础。在秦始皇的众多谋略之中,“治人心”的想法最为出众。

  “治人心”虽说属于政治战略,被秦始皇运用在军事用人之中也颇有成效。从词义上就可以知道,治国要治人,只有百姓得到较好的管理和宽慰,才能让国家安稳、社会安定,而治人最核心的一点便是治心,其它都是虚设,人心才是治国之本。很多君王为了笼络人心会采取非常手段,暴力压制和循循善诱的伎俩早就用得烂在大街上,秦始皇则与之不同,他治人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在自己的臣子面前,秦始皇会表现得不愠不火,倒是有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这一招被后人称为“不到火候不揭锅”,像秦始皇这样沉得住气的人也是少见。他从不直接批评臣子哪里做的不好,而是等到缺点暴露无疑时才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让人自己先羞愧难当,自然就拿他没办法了。这么聪明的君王身边自然不会少谋士,这些谋士在秦始皇的身边为其效力,秦始皇本身就比较能,更是使得君臣关系亲密,为以后的霸业也埋下伏笔。

  二、等人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做出巨大贡献,秦始皇知人善用才得以福报

  从公元前238年四月到公元前237年10月,只是一年多的时间却让秦始皇先后灭掉两个对手,这样的成绩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在势头正旺的时候他更是选择用那些不被人看好的谋士为自己的前途出谋划策,胆大心细这四个字用在身上。

  在嬴政亲政之前就有一些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其中要数的政治集团最为猖狂。他们掌控着秦国的军政大权,让嬴政很是头疼,还有以缪毐为首的一大政治集团,更是有在背后撑腰,面对着两股势力的侵扰,还没登位的嬴政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公元前238年,嬴政终于要亲政了,那时候两大集团的斗争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他们都想窃取秦国的最高权力。这一点嬴政心里清楚的很,在缪毐发动政变的时候秦王政果断出击。掌握着军事大权的秦王用武装力量直接击败了缪毐的政变,这一次绞杀不仅清掉了缪毐及其余党,甚至囚禁住了一直躲在后方的太后,,有了这样的成果自然也不会放过吕不韦的势力,他用吕不韦纵容缪毐为由罢了他的官。虽然没有直接,的流放让吕不韦,知道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直接自杀了结。

  再说秦始皇消灭这两大势力之后任用贤才的事,李斯、、尉缭、姚贾,这些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在各国展现才能,这也正是不被人看好的原因,尤其是李斯,他奔走国之间,从来到秦国,这样的人一般的君王是不敢用的。李斯心思细腻,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接近秦始皇,所以他拜在吕不韦门下,想借吕不韦的能力和秦王有接触。这样的小计谋的确让李斯被秦王发现了,趁此机会和秦王讨论了兼并六国的想法。

  秦朝历代以来都是渐进式的发展模式,从来没有急躁冒进过。这次秦始皇大胆采纳李斯的建议,把渐进蚕食改为了急进鲸吞,这样的改变直接加速了秦王兼并六国的步伐,为秦始皇的称霸之路开启了倍速模式。

  三、在韩魏问题上秦始皇坚信自己的谋臣,不为使臣所动,正确处理灭六国过程中的难题

  听了李斯的建议之始皇即刻着手吞并六国的事务,在军事上采取了的战略,打算逐个击破。根据地理位置的分析,当时在东边,和在北边,他们离秦国都比较远可以暂时不考虑吞并,相比而言比较危险的就是韩国和了。结合六国的军事实力分析,他们也刚好是最弱的小国,这样权衡下来韩国就坐不住了。

  李斯更是在秦始皇身边建议,要先把韩国取下,借韩国这样的例子威胁别的国家,至少威胁邻近的魏国是完全没问题的。秦王比较赞同李斯的看法,韩王和自己的谋士韩非讨论可有破解之法,韩非上书秦王无果又亲自前往秦国游说。在商议之中韩非多次表示韩国只是附属于秦国,年年像郡县一样安分守己,完全不用兴兵讨伐,而赵国则不同,如果秦国把军事放在韩国身上实在得不偿失。不仅如此,还直击李斯的计谋,认为其考虑不周,为秦王想了个馊主意。这样的循循善诱确实让秦王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好在秦王和李斯的君臣关系比较牢靠,秦王把韩非的话告诉了李斯,再问李斯对策。

  李斯见秦王如此信任自己,更是感动万分,为秦王出谋划策,坚持自己的想法,建议让秦王派遣自己出使韩国,一探究竟,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想把韩王骗出,扣押在自己手上。可韩王也并不是无用之人,就这样拒不让李斯进城,双方如此僵持许久。这场谋略战最终以韩王割让地盘、出纳玉玺告终。秦始皇吞并六国的第一步就此结束,后来李斯不断给与好的提议,使得秦国国土深入腹地,隔断楚国和赵国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他们借用地理位置的优势采取合纵战略的局面。

  四、知人善用,明君风采尽显无疑,虽在位后期有武断误国的局限,但后人仍尊秦王为秦始皇

  秦始皇不仅对比较有名的谋士展现出自己的大度宽容,对于普通的、有志之士也尽显包容。顿弱是秦国本国人,秦始皇听说他是个比较有才能的人,所以想要召见,顿弱却提出要求,说对秦始皇不行拜礼,如果非要他拜,那就不去见秦始皇了。就算是个软弱无能的昏君恐怕也无法接受这样具有挑衅性质的要求吧,可秦始皇却为了见识顿弱的才能断然接受了。一见面就被顿弱骂个,什么“无孝之名”“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秦始皇必是要怒,谁承想顿弱更是借此说秦始皇用自己的威风凛凛对母亲却不懂得用这样的霸气去征服六国。

  突然说到秦始皇比较关注的六国话题上,立刻就没有了火气,虚心听顿弱的见解。在《·秦策四》中就有对于这段的描述

  “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

  顿弱一说出这话,秦王就明白为何世人皆说顿弱聪慧,是个能人。秦王采纳了顿弱的意见让他带着金银去使离间之计,诱使赵国废这一大将,更是把杀死。除掉了赵王身边比较得力的助手之后又让魏国人姚贾出使六国,破坏他们的合纵计谋。

  总而言之,秦王如果不是秦王,那些谋士可能一生也无法得到重用,展现不出自己的才能。但秦王如果没有他们,单靠自己的能力也是没有办法谋求一番事业的。秦始皇和众多历史人物一样,也有自己的,那些局限性让秦始皇在后世的评价中一直存在于世间,在自己诗作《古风十九首》中就曾对秦王进行点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可见,在李白和大多数人眼中,秦王的功绩还是要大过那些风流韵事、残暴专政的。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