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之后,明代的遗民们为何又重新讨论永乐迁都?
历史文化 2022-06-19 05:2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明亡后遗民们为何又重新讨论“永乐迁都”?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永乐迁都北京,在有明一代的历史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其对政治以致社会文化之风气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一点自不需多言。在迁都之前,时人对于迁都利弊就有过很多争论,无论朝野,意见均不统一。最终永乐皇帝乾纲独断,排众议行迁都。而关于迁都的功过讨论以“都燕之辩”的题目贯穿于明代始终。在一些特殊时刻,这一问题又显得尤其尖锐,比如“”,则有人指斥其为都燕之弊,而明亡之后,处境尴尬的明遗民则又重拾这一话题,并给了它新的内容。
明代士夫论争好“借题发挥”,“都燕之辩”给了他们评论当时政治的良好素材。其时,攻入京城,时论有议请皇帝迁都南方,徐图再起,“都燕之辩”就在这样的背景重被提起。而最终选择了煤山自缢,不论是出于真的要以身殉国,还是为当时言论所逼迫,但为人所知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么问题又回到了“都燕之辩”上,因为这种形式的“守国门”也好,“死社稷”也罢,都是的预设价值。
崇祯“殉国”了,但南明的政权却前仆后继。亡国遗民自然就陷入反思,时论有认为劝崇祯殉国为“弑君”的说法,主张迁都;有人则认为迁都就是怕死,就是投降,国亡就应归罪于这辈“降臣”。沿着这一说法进行逻辑回溯自然就回到了迁都的利弊上(永乐是往北迁,明亡是往南迁)。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崇祯殉国,而遗民苟存本是“不合法”的,那么“都燕之辩”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对遗民生存合法性的论辩了。
奇闻趣事
- 考古的人为什么活不久,考古为什么无聊
- 周朝是个什么样的朝代,周朝是什么时期的
- 周朝天下真有800年吗,周朝天下真有800年吗为什
- 周朝后面是什么朝代,周朝怎么变成春秋战国
- 辛追刚出土时容貌,辛追刚出土时候的样子
- 兵马俑是真人吗,兵马俑是真人吗知乎
- 灭了夏朝的人是谁,灭掉夏朝的是谁
- 刘邦子孙后代关系图,窦太后是刘邦的什么人
- 周朝被谁给灭了,谁灭的周朝
- 明朝历史事件大全,明朝历史事件大全表
- 哪个朝代是公元第一年,哪一年是公元一年
- 唐朝之前是什么朝代,隋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近代重大考古发
- 全世界最可怕的古墓,世上最恐怖的墓地
- 考古国家凭什么挖人祖坟,为什么国家挖坟叫考
- 周朝的建立和灭亡原因,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