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吐蕃攻入长安,为何待了半个月就撤兵?
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天宝十四年(755),原本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发动属下唐兵,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外族,发起了以讨伐为名的叛乱,奉密诏铲除奸臣,号称"忧国之危"。
由于时值的""之下,边境以外的战争已经是很少发生了,更别说是发生在国内的叛乱了。内陆唐军疏于训练,压根没什么战斗力,以至于安禄山的军队没有碰上多大的障碍,就占据了大部分地区。
安史之乱虽然以唐朝的胜利而告终,却让诺大的唐朝的国势渐渐盛极而衰,可以说,安史之乱虽然规模看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声势浩大,其对唐朝的破坏却是十分恐怖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
在安史之乱中,比起那些反叛军还有着更加危险的情形发生,那就是原本就在西方盘踞,对唐朝的土地垂涎欲滴的,趁着这个机会一度,甚至攻入了大唐首都长安。可为什么唐朝没有直接走向终结,而是以吐蕃驻军长安十五天后就匆匆撤军收尾,这又该从何说起?
来客观分析一下为何吐蕃能够做到直取都城长安,唐朝军队真的已经抵御不了吐蕃的军队吗?史料记载,在宝应二年(763)吐蕃大军攻陷了奉天(今陕西乾县),直逼都城长安,吓得刚刚即位不久的宗逃到了陕州避难。吐蕃可以说是没有遭到多少阻拦,很轻易地就攻下了都城长安,不仅如此,吐蕃还顺势立了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做他们的傀儡。
就算后来吐蕃很快就退兵了,毕竟国家都城被占领,还建立了伪政权,绝对可以说是唐朝最耻辱的一段时间。为何唐朝这么容易就将长安拱手让人了呢?原因其实还在安史之乱上。
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755)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宝应二年(763)才算是平反,其中经过了八年的时间。而在安史之乱中,吐蕃在唐朝的西南方不断作乱,逐渐侵占了唐朝西南方,几乎五分之一大小的领土。而在安史之乱彻底平定,终于能抽调出力量去对抗吐蕃时,吐蕃做出了奇袭的决策。
没错,长安的沦陷完全是吐蕃二十万奇兵,出其不意杀到长安的,而这时的长安几乎是一座空城,有生力量还集结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场之上,也难怪长安这么容易就落入了敌手。
而这些草率的突袭,也是吐蕃之所以快速退兵的原因之一。虽然是极为成功的达到了自己所期望的目的,对于占领了长安后该如何扩大利益,如何应对其余对长安垂涎的势力,吐蕃人却是没有考虑到这些的。加之唐代宗很是果断地逃离了长安,导致傀儡皇帝的计划也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收效。
所以,缺乏准备的突袭战以及多方给予的压力,是吐蕃之所以草草退兵的根本原因。
但要说起迫使吐蕃主动退兵的主要原因,则不得不提及一位大将,他就是。
郭子仪乃是唐中第一名将,原本在守孝期间的他因为安史之乱为唐朝强行用,后来在多场战役大败敌军。
最出名的一战乃是他率兵与对战,在面对史思明率领的数万大军,他手中不过千余骑,他却说"敌人仗着增加了兵力,必定轻视我,只要一轻视我,他们内心就不坚定,我方一战就能攻克敌军。"而后他更是在交战中率先斩杀敌将以示必胜之决心。在郭子仪的鼓舞下,他的手下将士全都浴血拼杀,一举打败史思明军队,斩敌首两千余人,。
而他刚平定安史之乱,接到诏书时手中甚至只剩二十骑,返程中汇拢军队也才四千人,与吐蕃二十万大军接战属实是不太明智。
郭子仪分析了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后,采取声东击西、虚张声势之计。果然,最终吐蕃中计,继而遭到了郭子仪的打击。而吐蕃人中计更大的原因,还是郭子仪的名声太盛,吐蕃一听将郭子仪调了回来,顿时没了在长安死守的念头。
可惜,长安虽然从吐蕃手中夺了回来,唐朝西南方陇南文、武、成、迭、宕、岷各州郡县俱废全部成为吐蕃的领土,唐朝竟然还承认了吐蕃攻占的土地皆为吐蕃所有,以求息事宁人,乃至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割地条约《唐蕃清水盟约》,可见唐朝的颓势。
吐蕃基于诸多因素选择了退兵,不代表唐朝能一举翻身,反倒是成为了唐朝一蹶不振的开始。
奇闻趣事
- 上下五千年朝代顺序口诀 上下五千年朝代顺序和
- 华夏第一位祖先:华夏第一位祖先是谁
- 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 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 唐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唐朝后面的朝代分别是哪些
- 哪个朝代差点灭了日本 哪个皇帝差点灭了日本
-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的证据
-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为什么说明朝600年国
- 历代皇朝排名顺序:中国历史朝代帝王排名顺序
-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人物是
- 明朝为什么是禁史 明朝为什么是禁史制度
- 中国历史秦始皇故事 中国历史秦始皇故事简短
- 晋朝被哪个朝代灭了 晋朝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 东晋后面是什么朝代 东晋之后的朝代顺序是怎样
- 明朝毁在了朱瞻基的手上 朱瞻基之后明朝开始衰
- 中国经历了多少个朝代 中国经历了多少个朝代更
- 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卫子夫是被谁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