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汉人出家第一人:严佛调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文化 2022-06-18 07:28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自年间(146-168年)传入我国后,首达洛阳传经释法的西域高僧当属国(今伊朗)王太子安世高,因为其王族的地位,所以又称其为“安侯”。

  安世高的继承者也是安息人,名叫安玄,(168年-189年)末年,他东渡经商,定居洛阳。因他对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贡献,而建立功勋,被东汉朝廷封为“骑都尉”。

  "二安”精通梵语,在洛阳译经,颇有影响。而协助“二安”译经,开佛经助译之始的,则是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严佛调。

  严佛调(约公元117-约197年),又名严浮调,简名严调。入佛后,名字中间加以“佛”字,叫严佛调,以示其身份与佛有关。

  严佛调是东汉末年下邳(今江苏宿迁)人,后入居洛阳,下邳也叫临淮,汉明帝永平年间改为下邳国、为汉明帝异母弟楚王的封国,一时盛传佛图、黃老。

  东汉末年,下邳豪强笮[zé]融(?—195年)拥有权势,占据一方,他崇信佛教,并建立佛寺,使这个地方成为当时佛要传播地区之一。

  而洛阳是当时传佛译经之重镇,严佛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富有文化教养的人。史载他 “绮年颖悟、、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这是至今见于诸文献的中国本土佛教徒第一人。

  严佛调在洛阳从师于安世高、学习佛法。因安世高所译为小乘禅数,所以,严佛调学的、译的无疑也是小乘经典。

  安玄本为佛教居士,他进入中原后,热心宣扬佛经,但个人能力毕竟有限,于是他找到了僧友严佛调。

  严佛调由于长期从师安世高,梵文胡语也相当通晓,严佛调既为佛门弟子,弘佛译经亦看作己任,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就开始合译起佛经来。

  严佛调与安玄合译佛经,采取的是"都尉口除,严调笔受”的方法,也就是安玄先拿原本,将经文用胡语念出来,严佛调用汉文直接写下来,然后,两人斟酌字句,修饰润色,使语意更加完整、显豁,便于阅读,这就算作定稿。在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算是一件破天荒的创举。

  之前的安世高的译经都是个人独立完成的,此后,多数佛经的翻译也大多是这样,后来的佛学译者对这些个人译的经典有不惬意之处,甚至还有重语指责的。

  从东汉和西域文化交流来讲,严佛调与安玄这种助译合译的形式,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为,要把一种外来文化比较准确地传播到这个国家,非语言高手,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无此能力,硬是粗制滥造,敷衍成文,那就更是贻害无穷了。

  严佛调、安玄合二人合译佛经之后,使西域东渡来中土的僧人,在汉话还不太精通的情况下,通过助译合译,不但迅速提高了汉、胡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为佛经的汉译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严佛调和安玄合译的第一部佛教经典是《法镜经》,这部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评价。这也使严佛调成为中国本土汉人翻译佛典的第一人。

  严佛调在佛学研究和助译中,不断提高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和体会,其颖悟程度相当深邃。

  安世高在中原讲经译经众多,但唯有《沙弥十慧》这部经书还没有解说就圆寂了,严佛调感到很遗憾。于是他昼夜思虑,发愤攻读,便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著述表达出来,这就是严佛调所著的《沙弥十慧章句》一卷,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严佛调从悟佛经而作“章句” ,开创了中国汉人佛教徒撰著佛经的先例,对后世高僧著述影响极大,,他也是中国本土汉人自撰经书的第一人。

  东汉永平至延康年间,天竺、、康居、安息和西域每年都有高僧来到中原传道或译经。

  受此影响,初平三年(192年)春,严佛调在古稀之年,怀着对佛教发源地的仰慕,对佛教文化交流的渴望,离开家乡临淮,前往天竺、大月氏等国,宣传他的佛家思想,并受到当地信众推崇与爱戴。

  只是由于他年事已高,在西域积劳成疾后,客死他乡,,严佛调又成为中国本土汉人境外传道的第一人。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