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灭佛,背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文化 2022-06-18 07:04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其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灭佛运动总共有四次,一般将主持灭佛的四位人物并称为“”。这几位统治者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武帝、和后,因为前三位统治者的或庙号均带有“武”字,统称“”。在解答导致灭佛运动的原因之前,我们可以先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一下这三次灭佛运动的大致经过,感兴趣的读者和奇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拓跋焘灭佛(446-452年)拓跋焘即位时最初崇信,后来受到周围近臣的影响改信、逐渐开始排斥佛教势力。446年,拓跋焘在长安佛寺内查出私藏的兵器和财宝、又见到佛寺僧侣多行破戒之举,于是便在重臣的请求下决定灭佛。446年3月,拓跋焘下令诛杀长安的僧侣,并让太子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佛教、摧毁寺院。不过,拓跋焘灭佛之举也招致了信仰佛教的鲜卑上层贵族的不满,此事也为拓跋焘日后被弑埋下伏笔。452年,宦官暗杀拓跋焘后,另立文成帝,佛教得以重新恢复。

  2、宇文邕灭佛(574-578年)由于此时宇文邕的年号为“建德”,这次行动也被称为“建德灭佛”。宇文邕统治初年,北方佛教势力的迅速膨胀已经极大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和兵源、成为威胁北周统治的一大隐患。为了削弱佛教势力,宇文邕曾多次召集百官和宗教人士进行辩护、以营造舆论优势。574年,宇文邕下定决心下诏禁止佛教、命令僧人还俗,并没收寺院财富充入国库或分给臣下。宇文邕的灭佛运动较为彻底,他几乎消灭了华北地区的佛教势力。这次灭佛运动也推动了印度佛教的汉化、断绝了佛教干预皇权政治的一切可能,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

  3、(842-846年)由于此时唐武宗年号为“会昌”,这次行动也被称为“”。与拓跋焘类似,唐武宗也崇信道教、对佛教十分厌恶。加上地方佛教势力的过度膨胀,导致国家的兵源、劳力和收入均有减少,佛教势力已逐渐成为中央政府的威胁。于是,唐武宗在宰相李德裕等人的劝说下,下诏废佛,勒令冗余的僧人还俗、毁灭佛寺佛像,并没收寺院非法侵占的土地和财富。唐武宗的灭佛行动也较为彻底,对全国的佛教势力造成了严重打击,甚至连摩尼教、景教都遭波及。讽刺的是,唐武宗最终却死于崇信道士他为求不老,服用道士进献的仙丹而崩,年仅31岁。

  ,周世宗柴荣的灭佛运动(显德灭佛)也值得一说。与上面三位不同的是,柴荣其实对佛学颇有研究、他本人也信奉佛教,承认佛教的社会价值,只是对当时风气败坏的佛教势力感到十分不满。从955年开始,柴荣陆续下诏要求关闭寺庙、严格限制出家条件,为了增加财源,他还将寺院的铜佛像收缴用以铸钱。显德灭佛同样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全国境内共有3万多所寺庙被关闭、还俗者6万余人,新铸的铜钱也促进了后济的发展。司马光对周世宗的灭佛运动也持肯定态度“不爱己身而爱民,不以无益废有益,周世宗算得是仁爱明理之人。”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灭佛运动”和拜占庭历史上的“毁坏圣像运动”十分类似,它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确保和中央政府的至高权威不受挑战,打击宗教势力对国家资源的过度侵占。除了个人信仰因素之外,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也是导致统治者采取灭佛行动的原因所在

  1、信仰因素宗教信仰的差异,会导致统治者从思想上反对和抵触与其信仰不符的其他宗教,进而对异教徒采取打压行动。道教与佛教之争,就往往导致统治者对佛教势力的打压。对拓跋焘和唐武宗而言,他们的道教信仰便是促使其下令灭佛的影响因素。

  2、政治因素从根本上说,灭佛运动的实质是皇帝从佛教势力手中恢复对民众的主导权和影响力。在佛教发展的过程中,各大寺院由于获得了大量金钱、田地和特权,逐渐发展为能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力量,出家人甚至可以依靠寺院权势胡作非为。这样一来,寺院政治影响的扩大显然会导致国家法度不行、政府权威受损。,灭佛运动有助于维护皇帝和政府的权威,也是维持法律体系正常运作和社会治安的必要手段。

  3、经济因素由于寺院经济的过度发展和佛教势力享有的特权(免税、免徭役),男子为逃避徭役大量出家,大量国家财富也向寺院转移,一些寺院甚至还会私自铸钱放贷,极大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劳动生产。这些不从事生产也不交税的出家人数量过多的话,显然会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并且助长的不良社会风气。灭佛行动则有助于改变财富垄断于寺院之手的局面,恢复社会经济和生产秩序。

  4、军事因素如上所述,成年男子大量出家为僧既导致了劳动力的损失、也导致了兵源的减少和武备废弛的状况,难以满足维护国防的需要;,宗教势力的过度膨胀也侵吞了军队所需的国有土地、损害了军事贵族的利益。灭佛行动则可以恢复兵源、协调军事贵族的利益,有助于维持国家的安全形势。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