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只有三千人马,他发起的高平陵政变为何还能成功?
下面由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政变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少帝出城拜渴高平陵,也就是明帝墓。此时,率领三千死士,发起了,夺取振全、诛除一族。高平陵之变,是魏晋历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也掀开了司马懿专权夺朝的开始。
对于司马懿成功发起高平陵政变,不少人说,为何只有三千人马的他,可以抵抗过曹爽的。究其原因,与三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司马懿先前称病迷惑曹爽,政变时攻心为上
在正始八年也就是公元247年,曹爽开始专政,这个时候司马懿就以患病为由,不参与朝政了。曹爽对司马懿的称病心存怀疑,于是派河南尹李胜以辞行为由,去司马府一探虚实。司马懿看出来李胜的来意,于是在他面前上演了一处好戏喝粥的时候,粥不停地往外撒,吃不到嘴里,表现出一副生活不能自理的样子。还故意弄错荆州和并州,他语义错乱,指南为北的样子,让李胜对司马懿患病,于是回去像曹爽汇报了司马懿重病的情况。这下曹爽也就彻底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
与此,司马懿才可以暗中为自己的政变计划做部署。在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少帝曹芳出城拜渴高平陵的时候,司马懿发动了政变,打了曹爽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谁也没想到,之前那个瘫在床上半身不遂、语义模糊的司马懿居然是装病的。
在完成军事部署的,司马懿发兵至洛水浮桥屯驻兵并通奏齐王芳。司马懿在给齐王芳的信中也是精心设计,这不仅为司马懿政变寻求了政治合法性,也是对曹爽进行了攻心战。司马懿在信中,极力陈述自己的顾命大臣身份,表示自己对于朝廷的忠义。他语气强烈地陈述朝中形势危机,细数曹爽一党的罪状。,步步紧逼,表明自己行为的无奈性和合理性。最终把曹爽限于进退两难之地。
不仅如此,司马懿还继续攻心。他派去了侍中许允、尚书去劝说曹爽放弃兵权。司马懿深知曹爽的性格,知道他其实贪生怕死,又贪图富贵享乐。于是在派人带去的信中告诉曹爽,自己并不想上海曹爽兄弟,言辞非常的亲切。这样的攻心计直中曹爽的软肋。
司马懿周密筹划,给予致命一击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不可忽视他的三千死士。我们都知道,在司马懿佯装称病之前,一直带兵打仗,培植了不少忠心于他的人。在司马懿称病的过程中,他的长子就在秘密地培养和锻炼这三千死士。在平时的训练中,这三千人,但在关键时刻又可以拧成一股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军师联盟》在第二部的,就有司马懿带领三千死士勇闯武库的镜头。在他们发动政变之前,司马懿身着红色寿衣,在这一群人中,没有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全部忠心于司马懿的调遣,甘心为其献身。
,为了确保政变的顺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郭。在政变发动时,司马懿以顾命老臣身份请太后诏准,太后下诏废黜兄弟对司马懿的政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求自己行为的师出有名。其实,司马懿这一招,是一步险棋。一方面,当时的君主在外,而臣子的异动其实是有逼宫之嫌的。而且,郭太后下诏,破坏了魏初立下的太后不得干政的要求。,在当时司马懿的这一做法恰好利用了曹爽党羽与魏皇室的矛盾,让一步险棋成为了自己成功的重要助推。
曹爽性格软肋,无勇无谋
其实,司马懿在发动政变时也没有万全的把握。虽然有三千死士,毕竟人数非常悬殊。,虽然有郭太后的诏书,早在的时候就已经确立太后不得干政的制度,至于太后的诏书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也是个未知数。虽然司马懿周密筹划,不得不说,曹爽是一个最大的变数。也正是他的性格软肋、无勇无谋顺利地成全了司马懿。
在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许多曹爽身边的亲信都不敢贸然行动,还有的人已经被司马懿吓到方寸大乱。唯有一个人却非常冷静地应对司马懿的政变。他就是大司农桓范,他赶紧出城,地赶去给曹爽报信。见到曹爽后,桓范劝他赶紧护送这去,以皇帝的名义讨伐逆贼司马懿。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决策,曹爽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行动。而在曹爽犹豫的,司马懿的攻心计却来了。这成为了击溃曹爽的重要一击,于是任凭桓范怎么劝谏,最终曹爽还是选择了放弃兵权,向司马懿投降。这也使得司马懿最终得以政变成功。
奇闻趣事
- 考古的人为什么活不久,考古为什么无聊
- 周朝是个什么样的朝代,周朝是什么时期的
- 周朝天下真有800年吗,周朝天下真有800年吗为什
- 周朝后面是什么朝代,周朝怎么变成春秋战国
- 辛追刚出土时容貌,辛追刚出土时候的样子
- 兵马俑是真人吗,兵马俑是真人吗知乎
- 灭了夏朝的人是谁,灭掉夏朝的是谁
- 刘邦子孙后代关系图,窦太后是刘邦的什么人
- 周朝被谁给灭了,谁灭的周朝
- 明朝历史事件大全,明朝历史事件大全表
- 哪个朝代是公元第一年,哪一年是公元一年
- 唐朝之前是什么朝代,隋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近代重大考古发
- 全世界最可怕的古墓,世上最恐怖的墓地
- 考古国家凭什么挖人祖坟,为什么国家挖坟叫考
- 周朝的建立和灭亡原因,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