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是怎么回事?南宋为何会崩溃?

历史文化 2022-06-18 06:05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今天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崖山海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崖山海战——一个时代的终结

  公元1279年,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

  一个男人哭着说“陛下,国事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祐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巨大的耻辱,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小皇帝吓得哭作一团,而这个男人话说完,背起八岁的小皇帝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随后随行十多万军民相继跳海,随后,十余万具尸体浮于海面。

  当蒙古人的滚滚马蹄冲破了襄樊防线,冲破了那曾经打死过蒙古可汗的钓鱼城、当大宋王朝的心脏——都城临安,一枪没放就扯白旗了。当处于庙堂之高的文武百官一个个投降殉国、当一座座的城沦陷,屠城,扯白旗投降时,却还有如、一样坚信这样的江山有得救,我能救的人。

  这其中有、也有的妇孺,当他们即将面对铁骑践踏时,也并没有选择举起高高的手、低下高贵的头,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这汉人天下有得救,所以纵使这个前方是万丈深渊,他们也用自己的信念去坚守一个民族应该有的气节。

  皇上没了,就再立一个,地盘丢了,那就再找新地盘,虽然节节败退,依旧屡败屡战, 哪怕,一个偌大的王朝,仅留下崖山这一个小小的点,哪怕希望被绝望替代、哪怕的结局或许早已写下,在这绝路下的子民百姓,却依旧用响亮的声音去告诉蒙古人他们绝对不降。

  蒙古人用尽了方法,甚至于投降者张弘范低下脸面去求让当时身处于牢中的文丞相写一封劝降信,来劝降这一帮“顽固”的敌人,回应张弘范却是那句的铮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看劝降没有效果,蒙古人最终发起了进攻,回应给蒙古人的却是抵抗,是那决死的抵抗,当蒙古人用火攻,宋军就在大船上涂了湿泥硬是顶了回来;当蒙古人派冲锋舟强突,结果却统统被打进了海里喂了王八;

  当蒙古人万炮齐轰,一时间血肉横飞,却依旧有人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信念的一往无前,就这样胶着的战斗打了几天几夜,天下无敌的蒙古大军,竟然又一次寸步难行。

  高强度的战斗,最终会带来疲惫,便是这片刻的疲惫,却迎来了惨重的代价,那由用血肉筑成的长城,最终还是崩溃了。

  在二月六日这天,张弘范开始了总攻,在通过多种手段对宋军进行麻痹后,元军水师隐蔽地从正面进攻,从一点攻入,连破七艘宋军大船,一路杀到了龙船附近。

  龙船被自己的船只围在中间,又有铁锁相连,根本无法逃跑,而周围的宋军面对局部兵力优势的元军,也无力将其杀退,眼看元军已近在咫尺,见无法突围,对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

  败了,当左宰相陆秀夫,一个手无却铁骨铮铮的书生,握着赵昺,这个七岁大孩子的手,看了一眼这、带着“国事至此,不可再辱”的遗言融入这滔滔的汪洋,而陪同这位一般纵深入海的多达十余万人,一时间这滔滔崖山海域,浮尸数百里,也代表了一个王朝、甚至于一个时代的落幕。

  元军顺利地按照既定作战方案,攻下了龙船,龙旗一倒,尚存的南宋军民再也无心作战,纷纷跳海自杀殉国,宋军遭到了毁灭性失败。

  《》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率部突围后想逃往,另立新君,遭遇飓风,张世杰焚香祷告“我为,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希望)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

  或许是天意,张世杰最终没有从飓风中生还,溺死海陵岛外海,被葬于平章山下。

  我们民族历经数千年,虽屡遭奴役,终能败而复起,延续至今,靠的绝不是、、、、汪精卫之流的“聪明”。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就是这些少有的单身抵抗的猛士,若还不被人理解,则民族前途堪忧。

  看明月朗朗、轻风自渡,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尤其是去铭记住如,,王坚,张贵,,吕文焕,吕文德,张玉,文天祥…… 一个个名字以及那无数不知姓名却依旧坚持一个民族气节的英雄们,不为别的,只为那铮铮傲骨和一个民族虽历经风雨跨过万载春秋但依旧能坚挺于世界的民族气节!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