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是如何成立的 他们的权力为何越来越大

历史文化 2022-06-18 06:04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对内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明朝可以说是其中最容易让人产生研究兴趣的朝代。明朝时出现了出身乞丐还做过和尚的开国,还有几位不愿理政但国家依然有序运行的皇帝。

  再就是有些皇帝,有喜欢做木工活的,还有热爱修炼成日炼仙丹的。这些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明朝能成为我国历史上较为强大的,一定是具备其自身优势的。

  朱元璋虽然出身不高,他在政治方面颇具才能,而且能够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整顿吏治,改善了朝廷中的贪污腐败之风。明朝时期最突出的政治制度便是建立起了内阁制度。

  朱元璋最开始废除宰相为的就是将权力掌控在皇帝手中,经过一代代皇帝的统治,明朝的权力不断加大,比以往朝代的宰相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璋废除宰相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使得皇权至上,没有其他权力对皇权产生制衡。为何内阁首辅会逐渐势强,走到了连皇帝都无法控制的地步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朝内阁出现的背景,以及内阁权力是如何一步步扩张的吧。

  一、内阁的成立

  1、内阁出现的背景

  朱元璋从一名贫寒的百姓,到农民起义军首领,最终推翻了的统治,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明朝政权。朱元璋借鉴了历代发展的形势,认为皇权必须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他开始想尽办法加强权力。

  后来,朱元璋通过一案废除了宰相制度,皇权不会再被相权压制。朱元璋将原本属于宰相的权力分到手中。

  使得六部之间相互制衡,由皇帝直接管理。不过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两面性,皇权虽然有所提高,但也为皇帝的统治带来了不小的弊端,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原本要由宰相负责的事情都落到了皇帝一人头上。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每天至少要批阅上百封奏折,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巨大的压力。

  后来朱元璋实在是撑不住,便设置了内阁的前身,任用官员辅佐自己处理朝政。可是皇帝选拔出来的官员虽然德行俱佳,可理政能力有所欠缺,并不能帮助皇帝更好地提高行政效率,不到两年便被朱元璋废除了。

  2、朱棣建立内阁

  后来,朱元璋又建立了殿阁学士,皇帝虽然对他们不够信任,可这项制度还是保留了下来,成为皇帝的顾问。到了朱棣统治的时期,内阁才被正式建立起来,任用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经过社会发展,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负责阅读奏章,并将建议用纸条附在奏章之上,便于皇帝批阅,节省行政时间。皇帝批阅无异议之后行使朱批权,票拟上的内容才能落实。

  二、内阁首辅权力的扩大

  1、压制阁臣

  在内阁制度确立不久之后,内阁中的大臣都享有同等的话语权,首辅与阁臣的地位并无明显差别。到了时期,内阁首辅的权力不断加大。

  在内阁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力,阁臣的地位低下,双方开始出现差别。到了嘉靖年间,首辅制度确立,首辅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原先由内阁大臣共同商议决定的票拟,也演变成为由阁臣谈论。

  首辅本人有决定权的境地。比如年间的,他身为内阁首辅,其话语权何止超过了内阁大臣,就连皇帝也不敢不听他的意见。

  2、压制六部

  我们知道,内阁建立之初,只不过是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存在的,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内阁初期也没有干预朝政的权力,即使后来有所发展,对朝政的干预也仅仅局限于实行票拟权之上,并没有其他逾矩之处。

  到了嘉靖年间,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六部,就连官员的任免也受内阁影响。嘉靖年间阁臣拥有任免官员的权力,这原本是由吏部负责的,这样一来,即使表面上六部不受内阁控制。

  但实际上,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盖过了六部,内阁首辅的地位更是动摇了皇权。明朝内阁中权力最大的当属内阁首辅张居正了。

  他虽然实行改革,发展经济,整顿吏治,其权力也不断扩大。官员的任免、考核都受到张居正的控制,就连万历皇帝都对其礼敬有加,直到张居正死后才清算他的过失。

  可见,明朝内阁权力的扩张背后有多方面的影响。是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之后,急需有人能够承担起宰相的职责,皇帝便成了当之无愧的替代者。

  明朝后来的几位皇帝贪图享乐,怠于朝政,使得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大,内阁的地位显著提高。不过内阁权力扩大也并非坏事,否则万历三十多年不曾上朝,若是没有内阁处理朝政,明朝早就灭亡了。

  参考文献《》、《明朝那些事儿》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