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纪检监察部门吗?当时的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文化 2022-06-18 06:04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古代的纪检监察吗?奇闻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们今天都知道纪检监察很厉害,抓出了很多贪官,可古代有纪检监察吗?不仅有,而且非常严格,某些制度我们今天也可以借鉴。

  我们今天纪委和监察委员会是一个单位两个牌子,在古代呢,纪检监察是两套人马,一套是御史,一套是谏官。御史成为监察官员,约自秦始。秦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之后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御史,并且御史大夫是有开府的权力的,之后御史工作的地方被称为御史台,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改为左都御史。其下设置的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的职务。初期御史是主管京城的官员的,设置刺史后,御史开始监察地方。

  “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家语·子路初见》有“为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的名论;《白虎通·谏诤》论及朝廷职官时说,“设辅弼,置谏官”,谏官被看作是与左丞右相同等重要的帝王羽翼。先秦开始就有谏官,不过谏官当时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时谏官隶属于门下省,魏徵就是谏官出身所以爱提意见。是我国监察制度的重要改革期,宋朝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设立了谏院,和御史台并称台谏。

  御史呢一开始就是监督官员的,而且他可以出入宫禁,秦汉时期御史大夫位高权重,是亚相的存在,后世地位逐渐下降,不过御史台长官的地位还是一直很高的。比如唐朝的宰相是三品,御史大夫也是三品,宋朝时期因御史大夫位重变成了荣誉职衔不再授人,御史台长官变成了御史中丞,这是原来的二把手,也是三品,虽然不如宰执,不过御史中丞也是宰执的人选之一。

  谏官开始时是规劝的,后来才逐渐开始纠察官员,不过他们还是主要监督皇帝的。谏官级别比御史低,这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大特点,小官监察大官,而且当监察官的都是一些愣头青,不太会拐弯的人,这样的人当监察官很合适,像、那样的性格就很合适,不过也有弊端,就是行政上要是也嫉恶如仇的话不好开展工作,海瑞就是经常怼人,你让他当御史谏官可以,当行政官就不合适了,会被人排挤的。

  明清时期的官服上开始有补子了,文禽武兽,而作为监察官员的官服却绣的是一种特殊的动物—獬豸,不管官多大,监察官员一律绣这个。獬豸又称獬廌、解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绣獬豸就是让官员能拥有和獬豸一样的品质 ,明辨是非,善于发现官员的缺点。

  我们今天讲究有真凭实据,这是防止诬告,古代的监察官员有风闻言事的权力,而且事后调查如果没这回事,御史谏官们是不受处罚的。这可以鼓励人们检举举报,但也无形之中成为了彼此倾轧的一种工具,不过一般的监察官员还是不可能一点影儿都没的事他拿出来说,那样容易被人看轻。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御史中丞李定的产物,明清常见,可在宋朝是几乎没有的。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古代监察制度一些优点。宋朝时期是我国监察制度完善的时期,机构的设置我们已经说过了,重点在于制度的完善。宋朝规定台谏和宰执是不能互相推荐的,也就是宰执不能推荐台谏的人选,同样的台谏也不能提议宰执的人选。这就使得宰执和台谏这两大系统互相之间没有利益纠葛,因为古代举荐别人不是什么好事,这个人没出错还好说,一旦犯事,是要追究举荐人责任的。这样也可以让台谏更好的监督,不过这项制度在北宋很好地坚持了,到了,被皇帝破坏了,时代开始,宰相任命台谏,很好的制度不存在了。

  还有一项制度就是停职待参,也就是官员一旦被人弹劾,你就要停职回家待着,不管你是啥官,宰相也要遵从。当年皇帝见了都害怕,被人弹劾了也要回家等待调查。这样可以保证官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我们今天的基本是有证据了才停职,这样其实不好。倒不如和古代一样一旦被人举报就停职,然后调查,如果没事就还人清白,如果有事那就移送司法机关,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容官员有污点。

  古代当官强调效率,想尸位素餐,不作为混日子,那基本是不行的,一旦被御史谏官们查到了,那就意味着政治生命到头了。那监察官员们更不能不作为了,如果当御史谏官你谁都不弹劾,那就等着被弹劾吧,为啥要搞两套系统,互相监督,你御史不作为,谏官弹劾,谏官不作为御史弹劾,而且这些御史谏官们都被人视为社会清流,不会同流合污,下属弹劾长官的很常见。

  弹劾的时候要出于公心,你不能是因为私心才弹劾别人。包拯当年就差点被人说成私心作祟。三司使张方平利用职务之便购买他人房屋,被弹劾下台,新上台的宋祁又被包拯弹劾下台了。几年前的张贵妃伯父张尧佐也是当三司使,也被包拯弹劾,仁宗这次给了包拯个三司使,这下舆论哗然,合着你包拯是自己想当三司使啊,谁当你都弹劾。说话那叫一个难听,包拯停职待参,后来仁宗非要让他当,包拯只好任职,不过包拯的确很能干,在三司使任上颇有政绩,洗刷了嫌疑。这也说明舆论对于监察官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不小心就掉入漩涡里了。

  在古代当监察官用还要有不怕死的精神,不会那么容易死的。皇帝比较忌讳这个,谁给你提意见你别说杀人家了,你就是搞打击报复给人穿小鞋都让大家议论你是个昏君。唐宋时期的官员比较幸运,不会动辄被杀被打,明清的可就惨了。主要是因为明清的皇帝都不再相信原有的监察官员了,改为相信特务机构的厂卫,监察官员的素质也就很难要求了,像的同党就有鄢懋卿,担任御史却和严嵩一起贪污受贿,制度在这个时候成为了虚设。

  我们现在的社会信息化社会,你干点啥事很容易被人发现。其实在古代也很容易得,很多监察官员你都不知道他从什么途径获得的信息,监察官员经常一弹劾一个准。还有点官员,开始的时候被人看作是胆小怕事的,一当上御史跟换了个人一样,北宋的王举正之前被人指责家有悍妻,咱们今天妻管严没啥,古代这可是很被人瞧不起的事,而且妻子过于强势还犯了七出之条。这位老兄当时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长官后,跟打了鸡血一样,经常弹劾人,张尧佐的弹劾案就是他主导的,包拯当时还给他打下手。说明古人还是很看重这个职位的。

  为官者身正是根本,御史谏官更要求他们要身正。有时候这些人说的话让皇帝也很烦,甚至很下不来台,可皇帝不能杀这些人,凡明君必虚心纳谏,善于听取意见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当今社会有些领导搞一言堂,觉得下面的人就不应该有反对的声音,这样的思维都将是给一个单位带向绝路的。如果是地方主政的官员,那就是一个地方被毁了。我们今天谈监察制度,不是说对待最高层的借鉴,对于基层也是一种借鉴,真正敢于提意见的人应该善待,良性发展很重要。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