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为什么会被贬?他去世后埋在了哪里?

历史文化 2022-06-18 06:04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古代朝廷的政治环境往往很复杂,面对复杂的派系争斗,政见不同的官员往往会成为,就是这样一位政治上的牺牲品。

  欧阳修被贬的故事通过他的诗句被后人深深地记住,表达了一代诗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的心情,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被贬。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他三次被贬,三次都顽强的度过。他非常赏识的才学和政治观点,主动写信与其交流。而范仲淹看到他的书信后便有之感,此后两人便一直保持书信往来。官场人多耳杂,他们互相通信的事情被大家看在眼里。后来范仲淹升官被重用,大家都认为欧阳修会平步青云。可是范仲淹并没有提拔过欧阳修,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提拔他做很小的官都被欧阳修推辞了。可见,他们之间是真的英雄所见略同,并不是想攀关系。

  第一次被贬是由于范仲淹直言宰相任用亲信,遭到宰相的反诬,结果范仲淹被贬到边疆。他因为支持范仲淹也被贬,凑巧的是他的叔父去世,他承受被贬的不幸的,还要面对叔父死去的消息。后来经过5个月的艰苦水路,终于赶到夷陵,而这个贫瘠之地却让他变得更加顽强。

  第二次被贬是由于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当范倒台被贬的时候,欧阳修也没有躲过这次被其他人弹劾的机会,他被贬到了滁州。滁州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不过他没有过多的与当地的商贾来往,反而是致力于开拓旅游的发展。

  似乎他的命中就有三次被贬之事,去世所有官员都得穿朴素的丧服,他因为一时疏忽穿了紫色的衣服而被贬。假如欧阳修没有这三次被贬,也不会看出他坚毅和正直的为官之风,他的这种行为使我们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欧阳修勤学的故事简述

  欧阳修是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自己开创了一代文风,对整体的文学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他还写了一本《欧阳修全集附录》,其中《欧阳修勤学》就是一段关于欧阳修年少时认真、刻苦学习的故事,这段文言文的大意如下

  在欧阳修刚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由于他们家的家境并不富裕,没有钱供他上学,他的母亲是受过教育的,知道一定要让他学点知识,于是就用芦苇杆之类的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欧阳修小的时候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认字、写字的。他母亲还让他背诵了很多古人写的文章,好让他能够学习怎么作诗。等到他年纪稍微大一些之后,家里因为实在是没有钱让他继续看书了,他就去同村相对富裕一点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的时候还会趁机把书里的内容抄写下来,好让自己能够随时再看。很多时候都是书还没有抄完,他就已经可以将这本书背下来了。甚至还会因为沉迷于读书,连饭都会忘了吃,满脑子想的都是读书。因为有了这样的刻苦和努力,他小的时候作出来的诗和写出来的字,就已经和成年人的水平差不多了。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虽然欧阳修小的时候没有钱上学,识字也是通过母亲在地上写字才会的,凭借着他的刻苦、努力,和在学习上的勤奋态度,终于成为了宋朝的一代文学家。

  欧阳修陵园地点环境介绍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陵园,坐落于河南省新郑境内,距离市区西面约13公里处的辛店镇欧阳寺村内。

  因为欧阳修去世后,谥号“文忠”,所以陵园又被称为忠公陵园,忠公陵园的建筑结构是仿风格修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多平米。是欧阳修家族的墓葬群。陵园的主体结构分为山门、中殿、大殿、东西配殿,以及欧阳家族陵墓群。陵园的外围,建有围墙,将整个陵园包围起来。陵园内的气氛庄严,是无数文学爱好者凭吊大文豪欧阳修的去处。

  欧阳修陵园的大门处,雕刻着两只呈蹲立姿态的石狮,神态威严。大门的门楣上,是欧阳修的后人,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门匾,上书“欧阳文忠公祠”。

  进入陵园的大门,到达的是中殿,那里立有的“宋太师欧阳文忠公之墓”的神道碑,还有欧阳修门下的弟子,同样是大文豪的、、、等人撰写的祭文石刻碑。

  过了中殿,则是陵园的核心组成部分,陵园大殿。殿内塑有欧阳修官服坐姿像,四周墙壁上,画有欧阳修生前事迹的壁画。大殿之前,设有祭台,祭台两侧,有两尊宋代文官形象的雕像。

  大殿的两侧,则是配殿。东西配殿内陈列着欧阳修生前丰富的事。尤其是在东面的配殿里,陈列着著名的《亭记》的草书,以及之后历代名人的22块题跋。

  是墓葬群。这里有欧阳修和他的夫人,以及子孙等人的坟墓。

  陵园的四角,分别建有“醉翁亭”、“丰乐亭”、“”、“植梅亭”。也是历代名人吊唁大文豪必到的地方。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