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位时到底干了哪些事?

历史文化 2022-06-16 18:46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在位时到底干了哪些事?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位庙号是“仁宗”的,宋、元、明、清每朝各一位,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是,而朱高炽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他是四位仁宗里面在位最短的,不到一年。按理说登基几个月就驾崩的帝王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不高,可朱高炽不同,只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就他得到了后世的高度盛赞。

  他之所以传奇也是有原因的,,他亲手缔造了“”的大治时代。他祖父对这个庶出的非常欣赏,而亲爹是横鼻子竖眼睛的看不上这个嫡长子,满脸嫌弃,仿佛就不是自己生的。但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可对朱瞻基这个孙子那是疼的不得了,甚至亲自抚养,被称为“好圣孙”。这么说来朱高炽还沾了儿子的光,可以这么说要不是朱瞻基的缘故朱高炽被废了好多次。那么朱高炽都做了什么,在位几个月就有如此成就

  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他出生的时候燕王朱棣才十八岁,母亲是一代贤后仁孝文皇后,也就是说他外公是赫赫有名的。朱高炽从出生就,相传徐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稍微懂事了一点,朱元璋就对这个庶孙格外喜欢。因为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家人饿死病死的差不多了,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更别谈文化了。朱高炽从小就喜欢读书,这让朱元璋另眼相看,朱元璋自己是马背上打的天下,也希望自己的子孙有文化。朱高炽不仅有文化,还擅长骑射,甚至。

  《·卷八·仁宗本纪第八》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要知道朱元璋儿子就二十多个,孙子多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能对庶孙朱高炽另眼相看可见不简单。朱元璋在儿子里面最爱的是太子,孙子里面自然是朱允文了,就是朱高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亲自选定朱高炽为燕王世子,此时朱高炽十八岁。之后朱元璋对他也多有栽培,有一次,朱元璋命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就朱高炽回军较晚,朱元璋问他缘故,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饭以后。

  还有一次朱元璋让他分阅奏章,他唯独只取了与军民事务十分相关的奏章上奏,而且发现了文字和语音方面错误也没有指出来。朱元璋问他是不是疏忽了没有发现,他说只是不想劳烦陛下。朱元璋接着问时期发生天灾人祸老百姓是这么度过难关的,朱高炽回答说百度过灾害是因为圣君明主有好的恤民政策。经过朱高炽几次出色的表现,朱元璋对他是十分满意和喜爱,并夸他有

  “君人之识”。

  《明史·卷八·仁宗本纪第八》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

  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建文元年(1399年),刚登基的皇太孙朱允文在托孤大臣方孝儒等人的建议下急着削蕃。先夺了一些的权利,燕王朱棣看到其他王爷多有受害害怕祸及自身,决定先发制人,打着“”的名义,爆发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

  朱允文先是用老将为将,稍有挫折之后又换了膏粱子弟挂帅,统兵五十万北上对抗朱棣。朱棣统兵在外,世子朱高炽留守老巢北平,李景隆几十万大军把北平围的水泄不通,还轮番猛攻九门,形势岌岌可危,到了千钧一发之际。北平守军只有一万人马,朱高炽并没有荒神,而是亲自上城楼指挥,团结军民,妥善布置,安抚军民。在朱高炽的鼓励下,于是军民一心,李景隆没有占到便宜,只能继续围困。

  朱高炽之所以能成功抵抗李景隆的朝廷大军,母亲徐皇后起到最大的作用。朱棣出发前交代一切军国大事由王妃徐氏裁决,徐皇后更是以身作则,团结城内百姓,并带着朱高炽亲自登上城楼指挥,军民们收到王妃和世子亲冒失石的鼓励,个个精神振奋。后来去大宁的朱棣率领挟持宁王朱权而来的军队返回攻击李景隆。朱高炽看到援军已到,帅兵冲出城门跟朱棣里应外合,以内外夹击之势打的朝廷大军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成功的保住了北平。“北平保卫战”对整个"靖难之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朱棣攻入南京夺得皇位,也是从朱棣登基之后朱高炽的日子就非常不好过了,尤其是徐皇后去世后。朱棣不像大哥朱标从小接受高等教育,他只爱习武,所以对同样好武的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更加喜欢。对大胖子又腿脚不便的长子朱高炽反而不待见,朱棣为了打赢战争甚至许诺得位后立朱高煦为太子。朱棣只有三个儿子,全部都是徐皇后所出。

  这不朱高煦没少跟朱棣进谗言,战争还没结束的时候两朱高煦就开始黑大哥了,还买通了朱棣的近侍说朱高炽跟朝廷勾结,朱棣起有所怀疑,跟朱高煦说你哥向来孝顺不会干这事,朱高煦说太祖在的时候就跟建文关系十分要好。朱棣对朱高炽有意见这事被方孝儒发现了就写了一封信给朱高炽要他归顺朝廷,然后封他做燕王,以此来离间他们父子,好各个击破。朱高炽不上当,把迷信原封不动的交给朱棣,朱棣这才打消了疑虑,等朱棣继位后,改北平为北京,让朱高炽依旧镇守北京。

  天下大定之后,朱棣也把立储大事提到了日程上来,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在朝会上公开讨论立储。朱棣对朱高煦的宠爱远远超过了朱高炽,军功集团们为了利益自然支持朱高煦。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之役将领纷纷上书,请求立老二朱高煦为皇太子。朱棣在军功集团的呼吁下心里也已经打定主意了,金忠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立朱高煦为太子,他还以自古以来就是长幼有序、嫡庶有分的大义劝说朱棣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朱棣又犹豫了,他又去问文官大臣解缙、黄淮和尹昌隆三人的意见,结果三人意见统一支持金忠的意见立嫡立长。谢缙先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见朱棣犹豫又说了一句“好圣孙”,终于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朱棣虽然不待见朱高炽,可对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那是宠爱的不得了,朱高炽也有点沾了儿子的光。谢缙虽然帮了朱高炽,也得罪了朱高煦,为日后谢缙被害埋下伏笔。

  《明史·卷一百四十七 ·解缙传》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

  朱棣下召册封老大朱高炽为皇太子,老二朱高煦为汉王,老三朱高燧为赵王。虽然名分已定,但老二老三并不甘心,没少整幺蛾子,朱高炽这太子做的并不轻松。朱棣也发现太子和汉王不合对朝廷不利,于是把朱高煦调到云南去远离朝廷。朱高煦可不高兴了,公开嚷嚷说我没罪凭什么把我发配边疆。经常以自居,应该给自己建天策府,还说自己难道会比秦王差。朱棣虽然也反感,但觉得有点亏待他,再加上对朱高煦的宠爱也没说什么。朱高燧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整天违法犯纪,都是朱高炽在朱棣面前替他解围。

  朱棣虽然立了朱高炽太子,可还是不待见他,不管朱高炽做的多好都没用,对汉王依旧如此宠爱,待遇比太子好多了。大才子谢缙看不下去了就去劝朱棣,结果惹的朱棣大怒,说他离间皇家骨肉,慢慢疏远了他。谢缙也是个直性子,吃了一次亏之后再一次惹怒朱棣,朱高煦找到机会报复,在朱棣面前一顿添油加醋。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以谢缙私自觐见太子,无人臣之礼关进大狱,被处死。

  朱棣第一次亲征蒙古后来之后对太子依旧不放心,就问辅佐太子监国的杨士询问太子过失,只说太子的好。右丞耿通也多次进言说太子处理政务没有大的失误,请朱棣要相信太子,这让朱棣有点不高兴了,保太子的人不少啊!汉王和赵王合起伙来给太子难堪,没少在朱棣面前说大哥坏话,朱棣心里还是宠爱老二和老三。

  朱高煦就是个搅屎棍,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拉大哥下马,他又进谗言,把耿通给搞死了,接着还想陷害杨士奇等人,把他们关进大狱,只要支持太子的他都想除掉。

  随着汉王越来越过分,朱棣也发现了问题,于是把汉王改封到青州,汉王哪里肯离开京城,就是拖着不肯离京。朱棣也怀疑他的用心,朱高煦到青州就蕃之后已经不知悔改,怨气冲天。后来他的不法之事被接发之后,朱棣差点废了他,幸得朱高炽说情。朱棣又把他迁到了乐安,朱高煦还是不改本色,还想着夺嫡,不过已经影响不大了,朱高炽好歹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第五次亲征漠北返京途中驾崩,享年六十五。驾崩前在军中颁布遗诏传位于皇太子,交代随军的英国公张辅、阁臣秘不发丧,军中一切如常,并让杨荣派人火速进京密报太子。朱高炽一边派长子朱瞻基前往迎丧,一边稳住朝中局势。他召支持自己的重臣蹇义、"三杨"等人商议发丧之事以及京师布防等问题,如何保证国丧期间不引起震动。直到皇太孙朱瞻基将朱棣的棺椁迎入京城之后才公开发丧。

  同年九月七日,朱高炽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朱高炽登基之后开了他既短暂又辉煌的政治改革,他登基一开始就进行了阔斧的改革。

  他听从了夏元吉的建议取消航海,下西洋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朝中是有反对的。虽然下西洋炫耀国力,让周边臣服,但太烧钱了。接着又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进而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回到远处。又平反冤狱,解救了很多无辜罪犯,也缓解了朝中矛盾。

  抚恤灾民是朱高炽监国时期就一直在做的事情,民生是他一直比较关注的。他还改组内阁,重用"三杨",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等大臣。他还削汰冗官,让朝野上下比较清明。他停止多项耗费劳力和财力的工程,增加国库收入,因为永乐朝国库耗费太大了。虽然他不喜欢动武,但对边疆防御丝毫不放松。

  朱高炽还想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京城迁回到南京,南京是他的根据地,他是非常有感情的,他不像朱棣老巢在北京,更喜欢武功,朱高炽不喜欢习武。为了能迁回南京他是做了非常大部署,还派太子朱瞻基亲自去南京拜祭太祖陵寝并留在南京。迁都一事还在计划中朱高炽就病重了,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猝死钦安殿,享年四十八,掌权十个月多一点,真正登基在位不到九个月。

  他虽然在位才几个月,但却做了明君圣君做的大事情,大明王朝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就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始,"仁宣之治"是朱高炽和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共同打造的大治。

  朱高炽在几个月内做出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成就,他担当得起"仁宗"这个庙号,也担当得起后人对他的盛赞。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