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子是什么时候做货币的 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文化 2022-06-16 17:0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对古代银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何时开始用银子作货币?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

  古代的银子作为货币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银布币,这算是中国最早的银币了,形状像一把铲子。一种是银币,类似于现在的硬币,与古代的铜钱相似,一般是圆形的,有时候中间有孔,有时候中间没有孔。另一种是银锭,其形状像马蹄,也像元宝,也叫马蹄银和银元宝。

  《 平准书》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这话的意思是说虞、夏时期的货币,金有三种,或者黄(金)、或者白(银)、或者赤(铜);或者用钱,或者用布,或者用刀,或者用龟贝。到时,一国货币分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单位,是上等货币;铜钱上的文识为“半两”,重量与文识相同,是下等货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类只作为器物的装饰、作为宝藏,不作货币使用。

  银布币

  记载的这段话说明了华夏人很早就开始使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时期并没有用白银作为货币,只是作为装饰品,中国古代最早的银币应该出现在春秋时期,1974年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出土了银币18块,总重3072.9克,平均单重170克左右,这是一种特殊的银币,被称为银布币,经检测使用时间在春秋中期到晚期,是使用的货币。

  银布币也叫铲币,是一种长方铲形的货币,其形状类似于古代一种叫布的家具,布币的名称也而来,春秋时期,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货币,一般用铜质材料居多,用银作为货币材料比较少,况且各国的货币都不相同,即使流通也是小范围地流通,并不为人所熟知,也无法了解这些银布币的价值。

  秦国一统天下后,也对货币进行了一统,秦朝的上等货币是金币,下等货币是铜币,一般不用银币,这也同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一样,由于金币过于昂贵,民间流通一般是用铜币,在秦朝时被称为秦半两,是一种圆形铜币,中间有一方孔,这种铜币的形状也一直为后世朝代流传。

  圆形银龙币

  银币作为第一次作为国家的法定流通货币是在汉朝,时期,打通了西域,开通了,与国外的通商贸易越来越频繁,除了以物换物之外,也迫切需要一种币值更大的货币,汉朝的货币延续了秦朝的货币,也是金币与铜币,还增加了一种五铢钱铜币,为了对外通商方便,汉武帝时期发行了三种银币,分别是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圆形龟币。

  圆形龙币又叫“白选”或者“白馔”,其形状是圆形的,但中间没有孔,银币上面雕刻有龙纹,重量一般是八两,换算成五铢钱值三千文,汉朝的粮食价格是30~80文钱一石,取其平均数好了,就算55文钱一石,汉朝的一石是27斤,相当于2文钱一斤粮食。

  一枚圆形龙币值3000文,可以买1500斤粮食,现在的粮食就算3元一斤吧,差不多是中等偏下的米价,以购买力来计算的话,汉朝的一枚圆形银龙币值4500元人民币。

  方形马币是一种正方形的货币,中间无孔,币上刻有马的图案,重六两,价值五百文钱,以上面的计算方法,一枚方形银马币可以购买250斤粮食,以购买力来计算的话,汉朝的一枚方型马币值750元人民币。

  椭圆形龟币,形状是椭圆形的,中间无孔,币上刻有乌龟的形状,重四两,每枚椭圆形银龟币值三百文钱,以上述计算方法,一枚椭圆形龟币可以购买150斤粮食,以购买力计算,汉朝的一枚椭圆形银龟币值450元人民币。

  货币的价值并非不变的,如果遇到战争与灾难,粮食价格飙涨,最贵的时候,粮食价格涨到了200~500文钱一石,所以这里衡量粮食价格时只以和平时期为基准。

  西汉晚期,篡汉建新,随后便实行币制改革,发行了两种银币,一种是普通银银币,每枚价值1000文钱,另一种是朱提银银币,每枚价值1580文钱,,王莽时期的粮食价格涨到了60~120文钱一石,取其平均数90文钱一石,相当于3.33文钱一斤。

  王莽时期,一枚普通银银币只能购买300斤粮食,以购买力来计算,普通银银币值900元人民币,一枚朱提银银币只能购买474斤,以购买力计算,朱提银银币值1422元。

  从汉朝一直到时期,银币虽然陆续有用过,但并非社会主流货币,主流货币还是金币和铜币,一个是上流社会在用,一个是民间在用,到了时期,银币开始用得多一些,并且形状也开始多了起来,从唐代开始出现了银锭,有长条形的,有像如今的香皂形状的,有重边二十两的,也有重达五十两的。

  唐代银锭

  唐代主要货币是开元通宝,一般是铜材料的,与汉朝五铢钱形状一样,也有金质与银质的,金银质的开元通宝一般不作流通,而是作为收藏品或者皇家恩赐用,银锭与铜质开元通宝作为相互辅助的两种货币,在流通中用得多一点,唐代的银锭一两差不多等于1000文钱。

  贞观初年的粮食价格是一斗米为15钱,到了贞观中期,一斗米降到了2钱,到时,一斗米的价格是13文钱,唐代的一斗米是12.5斤,换算下来唐代初期到中期的米价是0.16~1.2钱一斤,就按最高的价格来算吧,因为唐代中后期的粮食价格又开始涨,甚至超过了50文钱一斗米。

  以1.2文钱购买1手粮食来算,1两银子可以买833斤粮食,现在按3元一斤的大米价格计算,以购买力来计算的话,唐代的一两银子值2499元人民币,这只能说是唐代初年的价值,侧身的价值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到了唐代中后期,就会大幅贬值了。

  的主要货币有铜钱、银币、银锭,甚至还有纸币,不过用得少,这时白银开始大量流通,宋代因为要向北方的辽、金纳贡,数额巨大,一般用白银纳贡,在民间,白银也开始流通,而且宋代的银锭重量(相当于货值)也越来越多,从三两到五十两的银锭都有,正因为币值的下降,再加上物价的上涨,所以民间才开始流通银锭,要了解银锭的面值很大啊,就算是三两的银锭也是三千文钱了。

  宋代的一两银子也等于1000文钱,宋代的一石等于59.2公斤,宋代因为连年战争,粮食价格都比较高。时期,粮食价格是700文钱一石,到时期,粮食价格涨到了1000文钱一石,5.9~8.5文钱一斤米,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17~169斤粮食,按现在的粮食价格3元/斤计算,宋代的一两银子价值351~507元人民币,这应该是一两银子较高的价值了,越往后越贬值。

  宋代银子

  与宋代处于同一时代的,也曾以银币作为流通货币,金朝制造了一种叫“承安宝货”的异形银锭,形状很像现在的香皂一样,与宋代不一样的是,金朝的承安宝货一两银锭等于2000文钱,当时的粮食价格差不多,那金朝的一两银子等于是宋代的两倍,价值702~1014元人民币。

  主要流通货币是纸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流行纸币的朝代,铜钱作为辅助货币,在民间流传较多,元代也有银币和银锭,不过流通比较少,元代时期的钱币上文字一般都有汉文与蒙文存在。

  开始也是用纸币,票面面值从一百文钱到一千文钱都有,基本沿袭元代纸币,而在民间则通行银锭与铜钱,明代的银锭叫元宝,这是沿袭元代的叫法,明代的元宝根据重量也有很多不同的币值,小一点有碎银,大一点是官银,一般是五十两的,最重的银锭有五百两的,这个面值非常大了。

  明代货币

  明代的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铜钱,四两白银等于一两黄金,明代永乐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七八石粮食,明代的一石是153.5斤,一两银子是1000文钱,换算一下,一斤粮食是0.814文钱,一两银子可以买1228斤粮食,今天的粮食价格是3元/斤,按购买力来算,明代永乐年间的一两银子值3684元人民币。

  但这是明代初期当政时,到了明代中期,银子贬值了,一两银子只能买四石粮食了,等于贬值一半了,明代中期一两银子值1842元人民币。到年间,1.6两银子只能买一石米了,等于是10.42文钱买一斤粮食了,那一两银子只能买96斤粮食,按购买力算,明代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值288元人民币。

  到了明代年间,米价已经涨到了一石米要24两银子,算起来是156文钱买一斤米,一两银子只能买6.4斤米,按购买力算,明代崇祯年间一两银子值19.2元人民币,崇祯时期已经是晚明的乱世了,乱世中货币的购买力最差。

  的银子已经成为通用货币,还是硬通货,与铜钱一起流通,清代的银子种类非常多,有银币、银圆、元宝、银锭、碎银,重量也各不相同,碎银都有一两以下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应用,再大一点面值有一两到五两的,再上面有十两,二十两的,最大的是五十两。还有国外流入的银圆,也能在市场上流通。

  年间,一石米的价格是0.8~3两银子不等,取其平均数算1.9两一石,清代的一石与明代一样,都是153.5斤,清代的一两并不是固定兑换1000文钱,在乾隆年间,一两银子是800文钱,此时的一两银子可以买81斤粮食,按购买力算,清代乾隆年间一两银子值243元人民币。

  年间,一石米的价格是1.3~3.1两银子不等,取平均数为2.2两一石,一两银子可以买70斤粮食,此时的一两银子可以换1600文钱,按购买力算,清代道光年间一两银子值210元人民币。

  清代银币

  综述,古代很早就出现了银材料的货币,但作为流通货币的银子是从汉朝开始使用的,由于粮食价格与货币购买力变动,任何朝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朝代也是不一样的,随时在波动,并没有一个固定值,以上数据也只是大概的估算。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