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的故事

历史文化 2022-06-11 11:43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诸葛亮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木牛流马的真实性不容怀疑,木牛流马的确是存在的,这是有史可据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而《三国志·后主传》也曾记载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三国演义》中,对木牛流马神乎其神的描述却不完全可信。
  《三国演义》对木牛流马的描述是这样的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这到底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方腹曲头身体程方形,头部程曲形。 木牛流马的主要用途是运输粮食,,“方腹”就是承载粮食物资的容器,头部更像是装饰,或者是能够控制方向的机关。
  一脚四足木牛流马有四条腿,每条腿上都有一只脚。 为什么是“脚”而不是蹄呢?因为“脚面”的抓地面积比“牛蹄”更大,不易倒塌,符合力学原理。
  头入领中“领”就是脖子,木牛流马的头缩在脖子中。 木牛流马还有脖子???我认为脖子就是方形的身体,所为“头入领中”,表示了“头”和“身体”几乎是无缝相连的。
  垂着牛舌木牛流马的舌头垂直向下。 牛舌很可能是一个止动装置,就像是自行车的保险叉一样。
  载多而行少装的多,但跑的慢。
  宜可大用不可小使适合大批量的物资运输,如果仅仅运送几担粮食没必要使用。
  特行者数十里满载货物之后,大约能够行驶数十里路。
  转者牛足牛足可以转动,这个“转动”应该是指牛足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而进行“变向”运动,就像自行车的车轮可以向左右摇晃变换方向。
  覆者为牛背牛背上有个盖子。
  曲者为牛肋有类似“肋骨”的条状物体对牛腹进行保护。
  牛仰双辕木牛流马在呈站立状时,是一个头部比尾部高的状态。双辕是指马车前左右两边架马的两根直木,在我看来,木牛流马身上的“双辕”不是向前而是向后,像是两根推车用的杆子,就好比车把手。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六尺差不多1.45m,古代的尺比较小,一尺约600px。 也就是说,木牛流马前后四足各向前迈一步(四足各迈一步一共四步)的距离是1.45米,如果说迈出四步的时间大约在1秒左右,那么木牛流马每分钟行驶87m,每小时行驶5220m。
  载一岁粮“岁”是一个时间单位代表365天,并不是一个重量单位,在这里的“一岁粮”,指的应该是365斤粮食。 三国文化专家郭清华老师说“一岁粮”指的是600斤粮食,至于他怎么得出来的结果,我就不知道了。
  人不大劳说明木牛流马是需要人来操纵的,并不是一个全自动的机械。
  以上便是我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所解读出的木牛流马的大致情况。
  我不敢确定木牛流马是什么东西,因为武侯的智慧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够轻易揣测的,所以我把锅,交给专家们来背……
  历史学家李约瑟老先生认为,木牛流马其实就是有一个牛头作为装饰的独轮车。《中国通史简编》的作者范文澜老先生也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有四只脚作为支撑的人力独轮车。
  它的独到之处在于,木牛流马的每只脚上都有一个能够转向的小轮子,使其在平地上能够更加快去的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也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是不是对木牛流马有些失望?三国时期的运输车都是两轮驱动的,而诸葛亮能够制造出“大轮负责驱动,四个小轮负责支撑和辅助移动”的木牛流马,已经是超越时代的进步了。
  而且木牛流马的意义在于降低了民夫徭役的辛苦程度。过往在栈道上运输粮草,全靠人力背负粮草,比如一伐前后魏延提出子午谷时说“精兵五千,负粮五千”,而诸葛亮四伐五伐,分别使用了木牛和流马,因为带了轮子,所以说是“人不大劳”。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