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邕嗜痂之癖的故事,专吃人伤口上带血的疮痂(超恶心)

历史文化 2019-11-06 07:31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刘邕是南朝宋的南康郡公,在上并不十分著名,却因为一个嗜痂之癖的故事,让人们对他深恶痛绝。嗜痂之癖这种恶心的嗜好,任谁都会觉得十分恶心。不过刘邕是否真的有嗜痂之癖,这个还存在着争议,尽管历史上有着真实的故事。

刘邕的嗜痂之癖

刘邕是刘穆之的孙子,但却完全不及刘穆之的才能,无德无能却继承了刘穆之的官位,地位甚高。而刘邕一生没有留下过什么出名的事迹,只有一个让他遗臭万年的嗜痂之癖。所谓嗜痂之癖,就是指的爱吃疮痂的癖性。

故事是这样的,某天,刘邕去拜望正在患疮疾的好友孟灵休,而拜访的时候刘邕看见孟灵休的许多疮痂落在了床上,因为有着嗜痂之癖,于是刘邕便把疮痂拿起来津津有味的吃着,他甚至觉得疮痂的味道比鳆还要美。

孟灵休大为惊讶,而刘邕却说这是他的爱好。孟灵休身上还没有脱落的疮痂,也全都被剥取下来拿来送给刘邕吃了。刘邕离去后,灵休写信给何勗说“刘邕前些时候来看我,剥我身上的疮痂吃,导致全身流血。”后来,刘邕的嗜痂之癖更加不可收拾……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才辈出,每个时期都是着十分响当当的人物,这次来讲讲数千年前著名的战国四公子。这战国四公子以养士著称,为了壮大自己的国家,到处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是魏国的信陵君,为战国四君子之首。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信陵君的存在,使得敌国数十年不敢进攻魏国。其中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但可惜的是,信陵君一生为国,却不得国君信任。

信陵君因被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后来秦人想办法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先是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后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信陵君,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因听信谗言,心生疑窦。无奈之下,信陵君只能推说有病,当年的战国四君子,最终日夜以酒色自娱。如此四年,信陵君终于被魏王赐予鸩酒毒死。

二、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贵族,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在他门下的食客有数千人,平原君喜交好友,与朋友之间关系亲密。不过平原君却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建议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才威名大震。

在后,秦军进围赵都邯郸。在形势十分危急的食客,平原居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以一己之力守护国度三年之久,此举在战国四公子中,当属佳话。后来赵王派赵胜向魏和楚求援,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但最终还是解了邯郸之危。

当时刘邕在的封国有官吏二百多人,于是刘邕为了满足自己的嗜痂之癖,不问有罪没有罪,都会让他们互相鞭打,而鞭打后的掉落的疮痂,常常被刘邕用来供给膳食。不过嘛,嗜痂之癖这么恶心,是否真实,还是挺让人怀疑的。

从《南史》与《宋书》的记载看,刘邕到孟灵休家大吃痂壳,并非孟灵休之叙述,他只说刘邕到他家后“见啖”,弄得他浑身出血,并未涉及吃痂壳之事。然则孟灵休此语,可能是一种形容,一种曲笔,形容因刘邕之光顾,要招待可能还有不得不赠送的缘故而弄得他才穷力竭,遍体鳞伤,从而表示他的不满与愤慨。

直到今天,人们还用出血形容金钱的付出。后来人们因孟灵休此信,讹传刘邕大吃孟的痂壳。刘邕之嗜食痂壳,所蕴含的真实意思,大约是他对属下及百姓的考掠敲剥,因为不得人心,所以被人民所厌恶。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