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敢给帝王戴绿帽的女人:吕雉

历史文化 2019-10-23 14:38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当政治遇上女人,倒霉的往往是后者。但吕雉是个异数。

  

中国历史上那些卷入政治漩涡的女人中,吕雉有着特殊地位。她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更是第一个“临朝称制”,实际主宰整个中国命运的女人。她是后世武则天、慈禧效仿的榜样,开“后党专权”的先河。她在历史上留下印记之深刻,至少从一个新近事实可以得到证明几年来多部大热的影视剧,主角不是“英雄美人”、柔情蜜意且大有文艺范儿的虞姬,倒是吕雉。表面上似乎是对中国传统女性审美标准的颠覆,实际道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守则,即“如果不能通过示弱取悦男人,那就强势地击败他们”。  

吕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受非议的女人之一。对她的责备,集中于三个方面诛杀功臣的政治道德缺陷;虐杀戚夫人的人性道德缺陷;与审食其有染的私生活道德缺陷。  

从事实角度看,这些指责大体不谬。但人性复杂,这些指控又未免失于简单。  

有一点大概没人否认,就是这些指控都决定于吕雉和刘邦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如果刘邦与吕雉的关系换一种形态,吕雉很有可能是以别样面目存留于历史记载中。  

刘邦与吕雉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他们是夫妻,是帝与后。但就实质来看,刘邦与吕雉从结为夫妻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基于“投资计算”的,是夫妻档的政治盟友关系。这一点是理解刘邦与吕雉所作所为的根本前提,也是解释对吕雉种种非议的钥匙。  

《史记·高祖本纪》对吕雉的婚姻有过一段记载,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了。大致可以确定,刘邦比吕雉大二十岁,从吕雉一度成为地方“贵人妻”的选项判断,她即便不是相貌绝美,也不至于丑陋到哪里去。刘邦一露面,就是以一副脸皮奇厚、谎话连篇的流氓无赖形象出现的。而吕雉的父亲看上刘邦,竟然只是相信自己的相术。是不是有点奇怪?  

吕雉的父亲吕公不疯也不傻。相貌、相术等说,都是托辞。要看到,刘邦虽然官位不高,不过是个派出所长的级别,但结交地方三教九流,黑白两道通吃,在当地很可能是一个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人。精于世故的吕公显然清楚这些社会资源在乱世中是比真金白银还要有价值的资源。而当时的社会局势,虽然看似稳定,实际上已经暗流涌动——他的预见不久就成为现实。  

但话又不能说得太明,所以“看相嫁女”就成为最合适的说法。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变相地提高“投资对象”的价值,就像一个基金公司买某只股票一样,最好能通过某种玄乎的说法,给自己投资的股票带来利好。  

显然,吕雉也是深谙此道的。这从后来吕雉为刘邦完成的几个“任务”可以得到证实。  

一个故事说,某天吕雉带着儿女在田里劳动,来了一个老人讨水喝。喝完水后,对吕雉说你的面相很尊贵,还说你的尊贵完全是因为你这个儿子的缘故。刘邦回来后,吕雉把这事讲给刘邦听,刘邦追上老人要求给自己相面。老人说,你的面相尊贵得我不敢说,你好好保重吧。  

在秦末,群雄逐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妨把吕雉这个说法(这个故事是她自己说出来的),看作是激励自己丈夫的手段。但与此,在尊崇迷信的古代中国,这个说法也同样可以提升刘邦的知名度——这和微博上通过加僵尸粉来提升人气的做法如出一辙。  

刘邦起兵聚众后,吕雉又制造了两个“神奇”的故事“赤帝斩白帝”和“头罩祥云”。斩蛇的故事流传较多。“头罩祥云”之说,则是刘邦因所押民夫逃跑,为了躲避责任,只好逃匿到芒山和砀山山下的沼泽地。那时的交通不发达,口信都难以传达,不管刘邦躲在何处,吕雉总能找到刘邦。  

按照吕雉的说法,是刘邦隐藏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跟着这片云就能找到刘邦。这其实是附会秦末东方有“天子之气”的说法。事实上吕雉每一次找到刘邦,都是通过哥哥吕泽,吕泽一直跟随刘邦,自然知道刘邦所在的地方。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刘邦有“天子之气”,投靠者越来越多。可以说,没有吕雉搞的这些“个人崇拜”、“神化炒作”,刘邦未必会有日后成就。吕雉的远见卓识让她自然成了刘邦政治上的伙伴。她和刘邦不仅是夫妻,更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夫妻。两人之间未必没有一般夫妻间的感情,但用一般夫妻的感情与家庭关系来理解他们,就不合适了。  

比如对吕雉诛杀功臣的指责。,历史舆论更倾向于是吕雉的责任,她诛杀韩信等开国功臣,是背着刘邦做的坏事。  

确实,吕雉诛杀韩信,既没有提前请示刘邦,事后也没有及时汇报。但得出吕雉的权力已经大到刘邦也掌控不了,就太傻太天真了。如果吕雉真的可以随意诛杀韩信这样做过“国防部长”大功臣,还不怕受到惩罚,那么日后她何至于担心戚夫人的挑战?  

但若吕雉没这么大权力,她又何敢诛杀韩信?  

看看刘邦事后的反应“且喜且怜之”。是高兴的,才是惋惜。对“擅自诛杀”韩信的吕雉,刘邦怎么说的呢?史书没记载——这只能理解为,刘邦对吕雉杀韩信,是默许的态度。  

只要承认刘吕两人的政治联盟关系,就很容易理解,诛杀功臣是刘邦的最高决策,吕雉只不过充当了执行者。《君主论》中说过,“对于需要承担责任,容易招致怨恨的事务,明智的君主应该把它交给别人处置。”刘邦无疑是够“明智”的。  

可以想象,假如刘邦死后,老功臣们直接发动政变,拿下吕雉,成立特别法庭来审判吕雉,那么所有的罪名都是说得通的,也可以完全同刘邦的政治遗产切割开来,使吕雉之前所为都成为“背着刘邦干的坏事”,说不定还能把吕雉和韩信扯成一个“谋逆集团”的人物。但吕雉会怎么说呢?  

她会说“我只是高祖的一条狗。”  

退一步说,所谓“诛杀功臣”,也不应用一般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另一位政治女性(江青)曾经在1974年6月如此评价吕雉“吕后也是法家,吕后要作为单独一条突出宣传一下。刘邦死后天下可能大乱,吕后掌权没有乱,吕后很厉害,基本上执行汉高祖路线,主要是法家路线。”这评价诚然有其他目的,但也不无道理。历史的重复,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度。  

再说后妃争权、虐杀戚夫人的人品缺陷。要申明,绝不应以任何理由为“人彘”这种暴虐行为辩护。暴虐就是暴虐,对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来说,这就是全部和绝对的罪恶。  

也要看到,当由一个人的所为判断其个人品行时,必须清楚当时社会的普遍道德标准以确定相对性,以及思考其所为是否有合理性。这不是合理化暴虐行为,只是有助于后人理解何以至此。  

当时的道德水准或者说“人权标准”是什么样呢?我们知道,自秦以降,战争中几十万地坑杀降卒,是常见的;楚汉相争,双方是动不动就会“烹人”,或是将人剁成肉酱“分享”的。在这样的“普遍道德水准”下,吕雉所为,实在算不上什么。  

,你可以说,那些是战争,而吕雉本身又是女人,应该多一点柔软和慈悲。且不说这是一种男性中心立场的说辞,只要承认刘吕二人的政治夫妻性质,就可以明白,对吕雉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般家庭内部的争风吃醋,这就是战争。战争是无情的。况且,如果戚夫人得势胜利,吕雉(及其亲人)面临的命运,也未必比“人彘”好很多。中国的政治传统,一向是赢家通吃、丛林法则,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请客吃饭,哪能温文尔雅?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吕雉是蹲过大秦监狱,当过项羽人质的。在这个过程中,她曾经有过受到虐待的经历,也有过刘邦见死不救的经历(也就是刘邦面对项羽威胁将其老父很可能包括老婆“烹掉”时,那句冷血的“别忘了分我一杯羹!”之时)。刘邦还有过危险时将吕雉所生的两个亲生子女推下车保自己逃命的记录。这些事情,显然都会刺激吕雉,使一个哪怕正常、善良的女人变得狭隘、阴鸷与狠毒。  

说说吕雉的私生活。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吕雉给汉高祖戴过绿帽子。其实,这又何必。从私德来说,好色无情、流氓无赖的刘邦不值得自己的妻子为他守德;,作为政治夫妻,一般的夫妻忠实,实际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除非丑闻太过出格,以至于伤害到政治联盟的基础;而从后世来看,武则天乃至慈禧,不也都“敢作敢为”么?吕雉凭什么例外?  

吕雉的情人叫审食其,是刘邦在沛县的老友,刘邦起事,他负责留守照顾刘邦父亲,顺便也照顾了吕雉。刘邦死后,两人余情未了。这事情,太史公只是影影绰绰地暗示了一下。但据《汉书·朱建传》载“久之,人或毁辟阳侯(即审食其),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太后惭,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审食其有一个朋友叫朱建,对惠帝的幸臣闳孺如此说审食其是太后情人,你是皇帝基友,皇帝讨厌审食其,将他治罪,回头皇太后也讨厌你,就不能将你灭了么?于是审食其逃过一劫。  

《史记》毕竟成于西汉,高祖还是建国元勋。东汉也姓刘,却隔了一层,所以《汉书》无疑更可信。  

吕雉与刘邦是政治盟友而少夫妻情分,从后面的历史发展,也可见端倪。吕雉后来杀刘家人,任用诸吕,其心昭然若揭。政治联盟会随着一方过世失效,若仅仅是夫妻,却未必会人死后情分全无。所以刘邦才会叫大臣们杀白马,饮血酒立盟,主要内容就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是一个真实和复杂的吕雉。她“敢给帝王戴绿帽,不向雄杰让寸分”。她的政治治理业绩,其实比大多数男皇帝都强。可是即便如此,她也不能拗过命运她死后,诸吕被杀;她的尸身在两汉间的农民起义中受辱;她的名字“雉”,雉尾被用来给雄武的男人增光,却被老百姓鄙夷地称作“野鸡”。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