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前观音菩萨是男身 为什么后来变为女子之
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引人入胜,深受众多读者的关注。她的形象早已在中国深入人心,被广大民众所熟知。
提起观世音菩萨,人们总会想到那尊完美的形象:头戴宝冠,身披璎珞,衣裙华丽,眼神充满智慧,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拿着柳枝,足踏莲台。她的法像端庄,身姿亭亭玉立,展现了一位美丽、仁慈、慈善的女性形象。
令人惊讶的是,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入中国时,其形象竟然是男性。在印度佛教中,观音呈现的是男性形象,这是因为印度传统佛教认为女性得道必须转世为男性才能完成。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印度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任何社会权益。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中国文化的融合,观音的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
隋唐时期,观音菩萨的形象开始向女性转变。到了宋代,观音菩萨完全变为了女相,元明时期更是成为了典型的中国淑女。
那么,为什么观音菩萨的形象会女性化呢?这背后蕴含着母系氏族观念沉淀的传统文明中的女神信仰的影响。母系社会时期,女性在生育上有优势,而且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处于领先地位。这种对女性的原始信仰深深地印在民族早期的记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民族的心理特性。
观音菩萨本身的属性也促进了其形象的女性化。观音的名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她度化一切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甚至不分善恶是非。这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形象,只有母亲才能做到。人们很容易把观音菩萨幻化为女性。
中土孝道思想的影响以及生儿育女本是妇女之事的观念也促进了观音形象的女性化。求子之事首当妇女出面,观音作为送子之神,即是生育之神,这从道理与生理而言,都非女性不可。
除此之外,唐时政治因素的推进以及妇女的社会位置绝对进步也影响了观音形象的转变。武则天与佛教人士的密切交往以及她自身的入寺为尼经历,对观音的改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完成了观音性别的转变,观音最终成为了一位慈善祥和、面带母性般微笑的女菩萨。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大乘佛教对男女性别的看法是超越世俗争议的。一切诸法无有定相,非男非女。世俗人世对男女性别虽有争议和辨别心,但观音菩萨神通无边,无处不在,大慈大悲悯救众生,并无男女身之分。她为了方便教化不同类型的群体,随机应变,适应各时期的时代文明、风土人情和知识癖好,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救拔世间。其中既有男身亦有女容,这只是方便应化,实践上并无性别之区别。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