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画应该是主动地、理解地、带研究性质地去临摹

考古学 2025-01-19 17:31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宋画小品

摹仿在画中国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宋人画的花鸟,其形态并非通过西方写生的方式获得,也并非凭空想象,这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宋人画的鸟既栩栩如生,又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和幻想。就像凡·高的《向日葵》一样,虽然比真实的向日葵更为雄厚,但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却无比强大。画家之间的精神高度是相通的,画中国画同样需要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当我们现在观赏前人的画作时,我深信每个画家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宋元以来的画家们互相学习,互相摹仿,将一种幻想性的事物逐渐完善。就像民间口头文学一样,经过多次传播,形状变得越来越丰满、完整、具有幻想性。最终,画作超越了原样,更加悦目,也更加雄厚。

临画应该是自动的、理解的、带有研究性质的摹仿,这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西方思维的影响,许多人可能认为写生似乎更正统,更符合科学。我认为这种想法并不合理。许多成功的画家都下过大量的摹仿功夫,但往往强调写生的一面,羞于提及摹仿。其实,写生和摹仿都很重要,并不存在哪一个进修方式高级或初级的说法。写生也需要带有主动性和研究性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书法是一种深奥的艺术,其造诣由汉字自身的构造和绘画而来。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远比拉丁字母与绘画的关系复杂得多。拉丁字母的确具有形式多样性,但中国人历来崇尚独立的、零丁的审美形式。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这种独立的审美价值,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书法艺术。书法是一个无尽的审美信息宝库,承载了丰富的情感,是永远挖掘不完的。

我最初开始摹仿的作品是在“文革”时期,那时我在一把扇子上用毛笔临潘天寿的菊花。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后来在一次拜访一位老师时,他看到了我的作品并大加赞赏,认为我学得不错。这位老师建议我读四书五经,虽然当时不理解其用意,但现在回想起来,他的建议对我的中国画理解有深远的影响。

我没有直接拜过哪位老师门下,因此我在画画方面更加自由,可以自由寻找资料来模仿。我曾经对石涛不太了解,但通过自学石涛、八大、徐青藤、陈老莲等大师的作品,我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有一次,我在马路上看到一面墙上刷新的魏碑体字口号,我对此赞不绝口,但我的老师却认为我并不会欣赏,他带我到他家里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好字。

我对书法怀有尊敬和钦佩之情,同时也偶尔会被其深深吸引。书法是一个宝库,虽然承载了太多的情绪,让学习者感到压力山大,难以选择,但其无尽的魅力也让人陶醉其中。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