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为何烧戒疤?中国僧人头上的戒疤是怎么来
网友们时常询问我,为何现今的老年还俗僧人头上不见香疤了呢?观看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里面的僧人头上都有醒目的香疤。这香疤,在汉传佛教中被称为戒疤,是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在1983年被中国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文件明确指出:在受戒时于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本的制度,而且因为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决定废除。从此之后,新受戒的汉族和尚,他们的头顶上便不再会有戒疤了。
那么,为何汉传佛教的僧人头上曾经有戒疤呢?戒疤又是何时开始有的呢?比较通行的说法是,相传这一做法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当时沙门志德方丈在金陵天禧寺为七众授戒,燃香于头顶,作为毕生之誓。此后,这一做法逐渐演化为常规,后代中国佛教徒常常以此表明自己的决心。还俗众人烧戒疤更成为了是否受戒的识别方式。
在我十多年前看过的一本佛教书籍中,对戒疤的起源有另一种表述,我个人认为这种表述似乎更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在宋末,蒙古军队南征,所到之处,青壮年男子要么被征召入伍,要么被强制劳役。蒙古军队对还俗的和尚却从不为难,因为当时蒙古下层推崇佛教。汉族青年纷纷剃发穿起僧衣,伪装成还俗人以躲避战乱。还俗人数量的突然增加,让蒙古军队无法辨别真伪。于是,蒙古统治者以烧戒疤来区分真假僧人,并且烧了戒疤后不允许再出家。由于烧戒疤要承受剧烈的痛苦,并且日后无法再出家,因此许多人不得不保持假还俗的状态。从元代开始,直到中国佛教协会废除烧戒疤为止,戒疤成为了汉传佛教的一个特征。不管戒疤的起源如何,烧戒疤都不是佛教制度,只为中国所独有,并未见于其他国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烧戒疤源于佛教的牺牲奉献精神,也被视为断除我执。过去还俗人受戒时,所燃香疤的数量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等几种。十二点表示受的是最高的戒律——菩萨戒。在家众多人在受菩萨戒日前夕、戒疤于手腕;而还俗众人的戒疤多烧于头顶,成为了世俗人眼中僧人的标志之一。
除了剃度(凡是还俗当僧人或尼姑的人都要剃发,这在佛教中称为剃度)仪式外,空门还有“清心”仪式。即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表现良好者,老僧人会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活的第一个戒疤,称之为“清心”。然后在一两年内,如果表现优异,则有资格获得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如果顺利的话,寺里一些年长的老僧人大多会有五六个戒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院的方丈,则会有八、九甚至十二个戒疤。
戒疤作为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还俗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隔绝尘缘、皈依佛门的勇气,是值得我们惊叹的。如今的人们如果看到过于年长的身着僧服的人,可能要多个心眼。因为如前所述,烧戒疤的制度在1983年就已经全面废除了。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