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延续了大明的寿命,最后却下场惨烈

考古学 2025-01-04 18:04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事件令大明王朝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剧变。这一事件不仅使大明的国力直线下滑,连军队的战斗力也显著衰退,无法与西方匹敌。整个大明,曾经威服亚洲的强国,此刻却屡遭敌人侵袭,这便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瓦剌军甚至兵临大明王朝的首都城下。

当时,明英宗朱祁镇因过于自信,被王振所撺掇,不顾大臣反对,亲自带兵远征瓦剌。尽管他统领着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装备精良,拥有神机营、大炮和火器等当时最先进的装备,但由于远征距离后方过远,一切并未准备充分。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瓦剌离大明腹地太远,加上准备不足,与蜀汉时期的大将提前一年的时间准备军备物资形成鲜明对比。土木堡之变恰恰违背了兵法原则,物资运输不便,再加上皇帝亲征,最高统帅由驻守边疆的大将变为朱祁镇本人。而朱祁镇是个易受他人影响的人,被王振撺掇亲征便是明证。

大明的军队陷入了困境。后来皇帝被捕,大军全军覆没,随行大臣被处死,瓦剌军甚至逼近北京城下。此时的大明因皇帝被俘而陷入消极状态,更重要的是,朱祁镇亲征时带走的是大明的主力精锐部队,留守北京的军队非主力且人数不足。当时已有大臣提议迁都南京以避祸,为大明保存实力。

正当危机之际,于谦挺身而出。在朱祁镇出征前,曾嘱托朱祁钰监国,当时于谦虽官职不低,但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在迁都之声中,于谦义正辞严地提出:此时迁都是大明的不肖之举,提议迁都者应立即斩首以安民心,宋朝的恶例不可重蹈覆辙。

接着,于谦否定了迁都之说,主张主战,以挽回大明的尊严。受到程朱理学影响的大明臣子,在气节上无可挑剔。于谦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外国官员的支持。监国的朱祁钰也认同此法,众臣随即定下防守北京的计划。

于谦因此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军民一心,坚持答应北京保卫战。瓦剌远道而来,企图以朱祁镇为交换条件的想法落空。虽然瓦剌军兵临城下,但同样面临军资运输不易的问题。大明军民因皇帝被捕而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以及臣子和太后一致拥立朱祁钰为帝的决心,共同助力大明打赢北京保卫战。

于谦的贡献不止于此。他不仅主持了击杀王振残余力量,安抚了臣工和皇室的怒气,还在北京保卫战爆发前要求惩罚王振的党羽。在群臣激愤之时,他拉住朱祁钰的衣袖,劝其早做决断。当王振的党羽被众臣击杀时,于谦提出虽是罪人被杀,但无需惩处,既安抚了朱祁钰也维护了百官的利益。

于谦还拥立新君继位并安稳朝纲。在朱祁镇被捕后大臣们提出让朱祁钰继位的想法时他力排众议促成朱祁钰继位并说服其接回朱祁镇。在朱祁钰为帝的十几年里他始终兢兢业业为大明出力不贪公家一分一毫即便后来朱祁镇复位下令抄家也是一贫如洗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因此于谦的案情天下皆知是冤枉的但为了立威他还是被朱祁镇所杀。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