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历史教训:要学会当职场上的夹心饼干
周瑜,字公瑾,因智勇双全,年仅二十四岁便担任建威中朗将。当时程普是江东资深的武将,被尊称为程公,周瑜因而被称为周郎。孙策取荆州时,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并领江夏太守。孙策与周瑜的友谊成为美谈,人称乔玄的义子。周瑜精通乐律,每次听唱歌吹打都能发现其中的细微错误。他的长河吟被诸葛亮演绎得幽雅深入,令周瑜深感不安,决心与诸葛亮一决高下。
其实,周瑜的内心并非仅因嫉妒孔明的才干而显得气度局促。鲁肃原本是袁术的部下,因不被重用而萌生去意。周瑜听闻鲁肃是了不起的人才,迅速将鲁肃的母亲接至,说服他归顺。这不仅为孙权增添了一名贤才,而且在临终时,还竭力推荐鲁肃继任都督。
周瑜能够包容鲁肃,却对孔明心存芥蒂,这究竟是何原因?我们从他初次与孔明会面时,便请孔明的兄长、在东吴任职的诸葛瑾前来商讨可见一斑。周瑜认为孔明具有王佐之才,若能为东吴效力,则待遇应与鲁肃相同。说不定还会向孙权推荐,任命孔明为都督。
周瑜最大的失误在于缺乏宏大的国际观,认为东吴能独立抗曹,无需外力支持。若他能像孔明一样,明白只有两家结合才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曹操,他对孔明的态度或许会更加理性。包容和宠遇孔明,对东吴和周自己都有利。
虽然从长远看,孙权和刘备最终会有一争高下的一天,但周瑜的急迫心态导致了他的错误决策。他过于急躁,未能做出阶段性的规划,以至于急于除掉孔明。实际上,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周瑜如果能先与孔明合作,再作其他谋划,或许情况会缓和一些。
周瑜的死,让我们推测孙权及其子孙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否则,上天不会如此安排,让周瑜年轻时就突然离世。同样地,从孙权对周瑜之死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他未能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周瑜的死,具有极大的价值和贡献,但可惜的是,特别是高位的领导者,很少有如此素质的反思和调整。
至于孙权为何一方面表刘备为荆州牧,一方面又来讨荆州?这是为了应对曹操的诽谤和孙刘之间的关系。周瑜对孔明心存不满,乘机上书孙权,请派鲁肃前往讨还荆州。鲁肃作为孙刘联盟的保证人,多次为孙权和刘备之间的争执而委曲求全。但孙权只关注扩张和做强做大,缺乏对长久和有价值的动机的考虑。他对鲁肃的苦心完全不予理睬,一心只想讨回荆州以扩大领土。
深谋远虑的孔明,也有策略性的时刻。面对鲁肃的归来,他洞悉了对方未曾与孙权会面的真相。孔明心生一计,借周瑜的“假途灭虏”策略,意图借道西川之际,顺势夺取荆州。尽管他的计谋深藏不露,但在鲁肃面前,孔明依然表现得极为诚恳。当鲁肃传达孙权的好意时,孔明立刻点头称赞,并向刘备拱手道谢,将鲁肃的功绩大肆赞扬,使得宾主之间的气氛更加融洽。鲁肃被两人的言辞哄得满心欢喜。
当鲁肃告别后,孔明更是放声大笑,对周瑜的疏忽显得毫不担心。他立即命令赵云依计行事。当鲁肃回到江东,向周瑜转述孔明的回应时,周瑜竟然毫无觉察其中的计谋。周瑜如此聪明,为何这次会如此轻易地相信孔明?孔明更是大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对周瑜的计谋了如指掌,因此才能如此轻易地欺骗了他。
周瑜的失误,或许是天意所致。他临终时的遗言透露出内心的无奈和遗憾。他明白自己虽效忠报国,但天命已绝。他的眼光不如鲁肃长远,胸怀也不如鲁肃宽广。他决定向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位置。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鲁肃的认可,更是对孙权的一次忠告。孙权只看到表面的文字,任命鲁肃为都督,却没有领会到孔明背后的深意,这或许也是天意吧!这一场角逐,周瑜虽败犹荣,孔明的智谋再次得到了印证。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