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和胡亥姓什么 为什么史书上不称呼全名

考古学 2024-12-25 18:10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说起扶苏与胡亥,或许我们会直接以他们的名字来称呼他们,如“扶苏”、“胡亥”。史书中亦是如此记载,久而久之,容易让人误以为他们与秦始皇嬴政并非同姓。事实上他们都姓“嬴”,全名应为嬴扶苏、嬴胡亥。但令人好奇的是,为何史书中对他们的称呼却鲜少提及姓氏,只提及其名呢?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在古代,人们的姓名体系与现代截然不同。那时的名字分为姓和氏,与现代所说的“姓氏”有所区别。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二为一,但在古代,姓氏有着明确的分界。姓,代表家族的起源;氏,则代表家族的分支。男女在称呼上也有差异,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古时的姓氏制度十分复杂,反映了家族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地位。同一姓可以有不同的氏,因此男女在成亲之前需要明确对方的姓氏,以避免同姓之间的通婚。女子在嫁人后,通常会改变称呼,只保留其姓,加上丈夫的谥号或国名,如在姓前加上“文”、“怀”、“辰”等字。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

说到扶苏和胡亥,他们是秦始皇嬴政的儿子。在先秦时期,诸侯的儿子被称为公子某,没有氏。他们可以通过担任特定的官职或继承王位来获得氏。例如,公子小白继承王位后称为齐桓公,而公子同则称为鲁庄公。商鞅作为姬姓公孙氏的人,在秦朝立下大功后被封为商君,世人又称他为商鞅。

至于秦始皇嬴政被称为“嬴政”,是因为随着历史的演变,后世人习惯这样称呼他。胡亥和扶苏作为他的儿子,没有氏,因此被称为公子胡亥和公子扶苏。然而在西汉时期,人们更习惯将他们称为赵政、赵扶苏等,因为当时姓氏制度已经不如周朝时期严密了。自周室衰微后,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姓氏制度逐渐被荒废。尽管同姓不能通婚的规定在当时是必要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口增长的需要,这一制度逐渐变得过于繁琐而被忽略。因此我们在史书中更常听到的是他们的名字而非姓氏全称。这样的演变反映了古代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过程。秦朝一统六国后,姓和氏的界限逐渐模糊,使用变得极为不便。有的人以姓为氏,有的人以氏为姓。不久之后,姓氏便合二为一。在这一变革中,男女都可以拥有姓氏,然而男尊女卑的社会本质并未因此改变。女子出嫁后,通常只保留其姓,如在汉文帝时期的皇后窦氏,唐太宗时期的皇后长孙氏,都是这样的用法。而普通女子则会在自己的姓前冠上夫姓。

虽然氏被取消,但姓继承了氏的本质,成为区分家族贵贱的标志。如名门望族中的清河崔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等,都以其姓彰显身份地位。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仅以姓延续后代。

在史书中,为何不曾见到扶苏和胡亥的姓氏记载呢?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习俗中,男性并不称呼其姓(女性则常称姓),而是多称其氏和字。秦始皇嬴政通常会被称为公子政或赵政。由于秦始皇的字只有政字一个,所以人们在称呼他时通常会加上他的氏,即赵。而在正式的史书中,一般不会直接称他为赢政,多称之为始皇或公子政。

至于他的儿子们,如胡亥和扶苏,他们的全名应该包含姓氏,例如赢胡亥和赢扶苏。但在史书中,通常只记载他们的名字,这是因为当时的男性贵族只称其氏和字,而不称姓。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小说上,都只会称呼他们的名字,而不会加上姓氏。这也是因为他们的字实际上是由两个字组成,叫起来较为方便,所以通常只叫他们的字,有时也会加上“公子”作为尊称,如公子扶苏。不同于他们的父亲只有一个字,叫起来不太方便,所以小说家们才会在写他们的名字时加上姓氏,当然在真正的史书中是不会有这样的称呼的。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