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上的那几次至暗时刻
自2001年国有股减持政策实施以来,上证综合指数经历了数次起伏。最初在短短四年间,尽管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股市指数却从2245点跌至998点。市场走势普遍下行,其中,熊市肆虐至极致。从2002年开始,市场似乎找到了一个脆弱的平衡,以1300点为铁底。每一次跌破此点后,市场都会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弹。特别是在突破这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后,市场似乎进入了新的区间。
在跌宕起伏的四年间,市场经历了多次的波动和回落。政策的调整与市场反应紧密相关。每当市场触及低谷时,政策总会出现调整以救市。例如,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调整触发了市场的反弹。即使如此,市场的下跌趋势依然难以逆转。在跌至千点大关时,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断裂,股票市场只注重融资而忽视投资的问题逐渐凸显。投资者在极端悲观主义的影响下对未来市场感到迷茫。市场的走弱与基本面密切相关,例如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和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能力的扩大等因素加剧了市场的压力。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也对中国股市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政策底部、市场底部和基本面底部的相互作用下,市场终于迎来了转机。政策底部的出现为市场带来了希望,保险资金的入市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市场底部形成的过程中,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而在基本面底部方面,经济形势的见底回升对于股市的复苏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明朗,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股市开始逐步反弹。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形势急剧下滑,股市也遭受重创。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市场信心的恢复,股市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在政策、市场、基本面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终于迎来了触底反弹的机会。当前的市场已经具备了下跌幅度缩小、估值水平合理和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九月份的结束,A股市场的反弹似乎只是短暂的,很快便再度陷入下跌的困境。尽管中央银行在此期间不断降息,市场情绪却并未因此好转。在十月,中央银行的降息行动愈发频繁,甚至在九月和十月连续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暂时免征利息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调整和最低首付比率的决定,似乎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大的提振。而在整个过程中,尽管好消息不断传出,但A股市场依旧深陷困境,仿佛一片阴云密布。
上证综合指数在十月份跌破了1800点的低点,市场恐慌情绪达到顶峰,所有的支撑位均低于预期,仿佛让人回到了2005年的低谷。而在那一年的六月,市场更是跌至了998点的历史低点。
在2008年的触底过程中,政策层面的变化在四月前后开始显现。尤其是在九月,三大救助政策的出台更为直接和明确,宏观经济政策也变得更加清晰。从那次以后,政策方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中国多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务院的行政会议是政策转变的高潮,提出了投资刺激计划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到了2009年,上市公司股市的表现远超过基本面。无论是钢铁、煤炭还是其他资源,股价都大幅上涨。与此大宗商品价格却并未随之上涨。在V形反转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指标在2010年达到顶峰。当时,许多人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公司也大幅扩大生产能力并投入大量资本。这也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到了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指标全面下滑的不利局面。股市也经历了长时间的下跌。
到了2012年,市场形势更加严峻。从五月到十一月,上证综合指数连续下跌。虽然期间有各种好消息传出,但市场似乎忽视了它们。这一年,政策底部主要反映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上。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包括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大量投资项目。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波折后,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在2012年第三季度跌至谷底,随后逐渐回升。市场底部的出现却并未紧随其后,似乎总是滞后于基本面。这种情况令人不禁想起2015年和2016年的股市异常波动,以及股市的连续下跌带来的悲观情绪。
回顾A股市场的艰难时刻,我们不难发现,股市的连续下跌使得市场情绪跌入谷底,使人们在内外困难面前感到难以应对。尽管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表现良好,未来经济下滑的预期仍令人悲观。政策底部、市场底部和基本面之间似乎存在着明显的时滞关系。通常情况下,政策底部会先于市场底部出现,而市场底部则会在基本面底部之前到来,有时甚至会导致长达6-4个季度的长期增长延迟。
在探寻市场底部的漫长过程中,准确地预测底点究竟在哪里变得异常困难。以2008年的最低点为例,那时的点位是1664。如果市场氛围稍微好转,点位升至1564也许还能接受。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回升到2008年的最低点还是回到2000年的水平,只要能明智地判断上市公司未来的生命周期足够长且盈利能力足够稳定,那么当前的股价和股票估值就具有极好的投资价值。这样的判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支持。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以判断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生命周期是否值得信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股市的起伏中找到投资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