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谜团:为什么秦始皇嬴政的兵马俑都不戴头盔?
他们不仅未佩戴头盔,身上的铠甲亦极为简陋,甲片几乎降至最低标准。主力步兵的甲衣仅覆盖前胸与后背,而最前线的兵队伍竟无一片甲片防护。从秦俑坑中不难看出,秦俑所穿的铠甲防护面积有限,多为轻型装备,与我们所知的魏国重型装甲队伍形成鲜明对比。秦,乃富有之邦,理应为部队配备充足的铠甲。
据史书记载,自商鞅变法以后,秦朝成为诸侯国中最富庶的国家。传闻中秦有百万身披盔甲的部队,但眼前的这支复制的秦军却令人大感意外。那么,隐藏在这奇异景象背后的古代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两千多年前,一位名叫“喜”的县法令秘书为人们揭开这个谜团提供了一线线索。喜曾三次参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邢丘时队伍中的两起案件。在攻击过程中,士兵甲斩首了敌军一名首领,士兵乙企图夺取功劳,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并当场逮捕。另外几枚竹简记载:两名士兵为了争夺一个首领的头颅而动手。
秦军在战场上为何会对敌军首领如此狂热?公元前135年,商鞅为秦朝制定了一套严苛的法令,影响了六代秦人,直至秦始皇嬴政时期。商鞅的规则中,秦军士兵只要斩首一个敌军首领,便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家丁数个。斩首的首领越多,爵位越高。在秦国的战功授爵制度下,士兵只要作战勇猛便可获得爵位和相应的地位、房产,使得整个生活与战争紧密相连。2000多年后,“喜”所缮写的竹简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一制度的具体细节。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首两个敌军首领,其父母的身份可以立即提升。若其妻子是仆从,也能转为布衣。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而言,战功爵是可以传给后代的。若父亲战死沙场,他的功绩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得战功,全家都可受益。在按血统和出生分派权利和财产的时期,秦人的战功授爵制度给了平民甚至仆从晋升的机会,这种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令,在那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
与贵族的餐具相比,普通秦人的生活用品显得简陋寒酸,可以看出加官晋爵对于一个士兵意味着一切。喜的竹简记载:在军中,爵位不同,每顿吃的饭菜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和一盘菜羹。而低爵位的士兵只能吃粗米,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争夺敌军首领就很好理解了。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眼中,敌军的首领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物。两千年前的秦朝,必定是一个铠甲闪闪发亮的国家。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更是通向财富和声誉、摆脱贫苦低微地位的唯一途径。秦人的文明和天性在中国古代是独一无二的,这可能与他们的起源有关。秦人出生于大东南的草泽之间,与游牧民族杂居。
对于他们而言,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理所当然的。韩非子——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记录了他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听说要战斗,秦人便赤膊上阵、生死置之度外。当时著名的说客描绘秦军:他们秃顶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部队与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敌人。
在兵马俑坑中,有一队士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手持白刃刺杀类刀兵,却完全不穿铠甲。在整个地下军团中,他们的形象显得非常特别。这队士兵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呢?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在战斗中有一些极端危险的任务,基本上是九死一生,但在重赏之下,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这些士兵很可能就是敢死队式的陷队之士。“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录:秦军在战前要大量饮酒。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神经亢奋。作战命令一下达,战争便开始了。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加官晋爵。在这种时刻,酒使所有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立功受爵。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秦军士兵的腹部都微微隆起,这很可能与长期饮酒有直接关系。再次凝视这些秦军将士,他们不戴头盔,护甲也寥寥无几,仿佛沉重的装备束缚了他们杀敌的决心与晋升爵位的能力。司马迁的史书中甚至有记录,秦军在战场上袒胸赤膊,脱下了唯一的铠甲。这些陶土士兵向我们传达了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尽管秦人拥有先进的武器,却似乎并不重视装甲,这是军纪的设定,还是士兵们的自发行为?或许是秦人天性中好战的激情所驱动的共鸣。
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商鞅制定的战功爵位制度共有20级,让人不禁联想到今天的军衔制。军衔是人类军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军事等级制度的严格建立,也是士兵荣誉的象征。那么,两千多年前的秦军是否实行了军衔制呢?
仔细观察这支古老的军队,我们发现他们的发式、帽子和服饰都有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与军衔有关呢?考古学家袁仲一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寻找合理的解释。
军队最后排的兵,穿着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上翘的椎髻。一些身穿铠甲的步兵则把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大量的步兵则戴着夏布制作的尖顶圆帽。从他们的位置和排列来看,士兵的服饰和发式的差异,并非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是爵位的标志。秦军的兵,手持那时最精准的射击武器。专家推测,这些梳着椎髻、穿着便装的兵,可能具有一级爵位,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
而身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的步兵应该是二级爵,被称为上造。在这个庞大的陶俑坑中,公士和上造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力。那么,秦军的军官是如何区分爵位的呢?
在这些队伍里,胳膊前伸、手握缰绳的是驾驶战车的御手。他们无一例外都戴着版状的帽子,铠甲也比普通士兵精致。御手的身份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一辆战车的安全,他们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是秦军中最基层的军官,负责驾驶一辆战车。
仅仅一辆战车并不能组成一个作战单元,那么负责整个纵队的指挥官是谁呢?这个军官双手按剑、气宇轩昂,帽子的形状十分独特。他的铠甲是陶俑中最精致的,甲片粗大而规整。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这种花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军官的肩章。据专家考证,这样的军官应该是都尉,爵位大约在七八级左右,至少负责一个纵队。
介于都尉和御手之间的是那些戴板帽的军官,板帽的两边有一条棱。他们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关于秦军的内部体制,陶俑揭示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不得而知。然而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可能是最早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军衔系统的军队之一。其结构和管理与今日的部队已经相当接近了这种等级分明、井然有序的体系使得秦军的作战效率远高于其他诸侯国的军队。
这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军事集团像是一副兵士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根据常理这里应该有一个最高指挥官然而考古人员发现:俑坑中级别最高的军官只是相当于今日团长的都尉这一职位而已。
考古中国
- 千古谜团:为什么秦始皇嬴政的兵马俑都不戴头
-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 孙曹二人的儿子都是人才,为什么刘备的儿子却
- 荆轲并非一名专业刺客,太子丹为什么选中荆轲进
- 长城保护汉道大道是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通道
- 规模最大的王室,拥有三百多名老婆
- 若项羽成为西楚的霸主,中国的未来是否有所不
- 日本签订投降书后,还和我国爆发了一场战役,
- 贪恋美色:李世民杀兄弑弟竟然是为了几个女人
- 《水浒传》里哪些女子值得同情:潘金莲或有可
-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江西钓鱼台什么样子?
- 祝允明草书《李白五言古诗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哪一年发布
- 2021年三星堆出土的新文物
-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考古发现
- 2024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