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者的精神作风,对中国理想人格的完善有着怎样的影响和贡献?
思想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自秦之后是不复存在了。墨子本人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其道德人格力量,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弟子后学——墨者的精神作风,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的完善确有影响和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认识是个人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对国家、社会义务三者的统一,所谓“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融为一体。是要求个人对社会应承担的义务。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思想深层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理想人格应具有的道德责任感。以身赴义,杀身成仁,持节不屈,鞠躬尽卒,死而后己,刚正不阿被奉为理想人格的典范。历代所传颂的一些志士仁人,正是他们在大节大义上的高风亮节,为人所敬仰。士可杀而不可辱的信条正是表现了理想人格对个人信念的一种崇高感。,在社会伦理道德上,要求能涉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提倡忠恕爱人。虽然这种忠恕之道有其阶级内容,但能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仁慈之心,仍是一种理想的伦理道德风范,是理想人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人来说,他的品德,他的修养对理想人格的完善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修身。人品的高低对一个人学术水平,政绩好坏的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正其身,具体地说,要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师、友各自的行为、言语都应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达到完美。个人的道德人品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正心,诚意,寡欲,知廉耻,明是非,懂辞让,是传统文化对个人人品修养规范的基本内容。取义,成仁,正身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认识的基本结构。
墨子一生“利天下为之”,是以身赴义,以天下为已任的典型。他对自己所信奉的主义和社会理想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所表现出来的“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牺牲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理想人格所追求的成大义的境界。墨子的精神作风为取大义注入了一股积极精神,取义不只是一种豪言壮语,而是一种言行一致,付之于实践的献身行为。这种献身行为不只表现在生死荣辱存亡关键时刻的以身殉义,而且表现在长期的的实践活动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奋斗。庄子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可得也,虽枯搞不舍也!”①这种精神和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追求是一脉相通的,也是历代君子之儒所称颂和发扬的东西。
其二,墨子力倡“兼相爱,交相利”,有财相分,有利相交,有力助人,使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人皆温饱的友爱互助的社会道德伦理观,虽然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始平等思想,但其基调仍有推己及人,忠恕爱人的倾向。这点和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社会道德是相合拍的。
其三,墨子对个人品格修养的要求,磨炼和儒学有相通之处,它强调言行一致,而行为本。“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里墨子所说的勇、哀、行不仅指的是个人的内在精神、品格和修养,而且更多地是指个人的行为实践。墨子强调的修身要求,不仅是一种道德的自我内省体验,而更是一种实践的磨炼。“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只有在实践磨炼基础上,形成的道德人品,才能算是达到了本固。本固才能志强智达,言信行果,笃道博物,辨察是非。这和儒学所说的,只有先正心、诚意、寡欲,才能知廉耻,明是非;只有完成了修身,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理论十分相近。如果身不正,本不固,则必定“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修身,强调的磨炼,艰苦卓绝的身体力行更多于自我的道德践履,内省体验。墨家把“以裘褐为衣,以跂 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誉为禹之道,奉为墨者的基本准则。这种在积极的实践中培养人的优良品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磨炼方法,为传统文化个人道德修养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和方法。后来的颜李学派正是看到了儒学诸如“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言忠信,行笃敬”,“反求诸己”,“反身而诚”的内省体验修养方法的局限,而大力倡导身体力行的修养方法,为传统文化在其后期关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完善注入了一股新意。正是平时长期的实践磨炼,达到信念的坚定不移,意志的坚韧不拔,精神境界的高尚。这样,才能在面临生死荣辱的抉择时大节不乱,。这点,墨子和儒学的看法是一致的。只不过两者的方法不太一样,墨子更注重吃苦耐劳禁欲的磨炼,所以人称墨学“俭而难遵”,“其道大觳”,“其行难为”,“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和儒学所倡导的内省体验,道德践履相比,确实更难遵守。,墨子这种刻苦磨炼的自我修养方法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儒学。历代志士仁人从“凡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的磨练修养的训条中吸取取义成仁的力量和信念。
理想人格是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修养要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它确实熏陶了一大批民族的精英,历代的志士仁人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其具体化,并丰富了它的内容。理想人格将个人的品行和社会、国家利益融为一体,个人的小我只有在国家、社会的大我之中,其品格,其道德,其精神,其修养,其思想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可能升华到理想人格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河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正是在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之中,在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中得到了体现。
墨子关于兴天下之利,友爱互助,刻苦自律是圣人之道,君子之德的思想给传统文化所称颂的理想人格注入了积极内容。儒学虽有积极人世的参与精神,但也存有明哲保身的消极一面。道、佛两家则以自我的醒悟,自身的保全而回避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后世的君子儒,在仕途顺利,奋发进取的时刻,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失意消极的时候,则往往以清净自洁为高,在庄禅的逍遥中寻求自我清白的慰藉。墨子则不然,他一生倡导,一生实践的都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勤俭刻苦的自律,坚持不懈的努力,以身殉义,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决心确给人一种感人的力量,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激励着人的进取和奋斗。这种积极内容的注入,使传统文化关于理想人格的构成具有更多的前仆后继,宁死不屈的勇敢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人格力量。这种理想人格的积极内容铸造了我们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一面。民族、国家、社会的群体意识在这种理想人格中得到体现,它在精神上支持了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自尊,自信的信念、激励,促使了民族团结奋斗,救亡图存,自强自立。我们誉之为民族魂的,正是理想人格的凝聚力和感人的魅力。
考古中国
- 南派三叔为什么知道三星堆 南派三叔为什么知道
- 中国考古界十大凶墓 考古界十大凶墓纪录片
- 考古界十大凶墓纪录片 考古界十大凶墓有哪些
-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是
- 千年古墓走出一活女尸 千年古墓走出一活女尸是
- 中国十大考古学家 中国十大考古学家是谁
- 中国十大考古排名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
- 为什么说三星堆很神秘 三星堆为什么会神秘消失
-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视频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排行
- 新疆考古十大发现 新疆考古十大发现是什么
- 三星堆发现一条蛇 三星堆不敢挖是怎么回事
- 中国古代十大考古文化遗址 中国古代十大考古文
-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纪录片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纪录
- 考古的人员下场都不好 为什么考古人员都短命
- 千年女尸产下14斤女婴 千年女尸腹中婴儿还活着
- 七个已经灭绝的人种 七个已经灭绝的人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