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强十大谋士排行,三国仅一人上榜,郭嘉诸葛亮皆无名
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可谓是人才辈出,,这样的绝世武将自不必多说,,这样的谋士也是在各自的朝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丝毫不逊色于,项羽,吕布这样的武将,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都是谁?其实这些人名天天出现在网络上和生活中,一般都是认识的,一起来看看吧。 史上最强十大谋士,,刘伯温,,,,,,,,,为什么没有诸葛亮了,居说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才能并不出众,主要的才能是在治国的政治上,而演义中诸葛亮那些神机妙算都是罗贯中给他加上去的。
十,徐茂公
李世绩(594年-669年12月31日,“绩”是“绩”的异体字),原名徐世绩,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并称。历事唐高祖、唐太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唐太宗晚年,曾对太子说“李绩重视恩义,你无恩于他,恐怕日后他无法尽心辅佐你。朕先将他外放,等朕死你登基后,你再将他召回,受以仆射,如此一来,你就有恩于他,他就会对你誓死效忠。”为了使李绩忠于李治,唐太宗将他贬为叠州(今甘肃迭部)都督。唐高宗即位后根据唐太宗的遗命恢复了他的职位,历任尚书左仆射、司空。高宗问他“朕欲立武昭仪为皇后,你觉得如何?”李绩说道“此陛下家事,何必要问外人。”总章元年(668年),李绩率兵至鸭绿江,与会于平壤,攻克平壤,大胜而归。(参见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绩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绩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因后来其孙徐敬业反对,发动起事,被族诛,李绩也被剖棺戮尸。到后来复辟政权之后才平反昭雪,以礼改葬。 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徐世绩被演绎成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徐茂公(又作徐茂功)。
九,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人,祖籍陕西保安(志丹),抗金将领的后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完成帝业、开创并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授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他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参与谋划平定、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八,李斯
李斯(前284年[1]-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方)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着《》,将李斯和并写于《李斯列传》。 李斯早年为上蔡郡的小吏,负责掌管文书,后和韩非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来都成为诸子百家中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李斯学成后进入秦国,为秦相文信侯的舍人,文信侯很赏识李斯,任他做郎官。后劝说秦王政攻灭东方六国,被任命为长史。秦王政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命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国水工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至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丞相、御史大夫等议定尊秦王政称号为。李斯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又主张焚毁民间所收藏诸子百家之书。李斯还参与了秦朝诸多制度建设,对后世影响深远。死后,李斯为保身,与赵高陷害秦始皇长子公子,立秦始皇幼子为皇帝,后被赵高所害,诛灭三族。
七,伍子胥
伍子胥(前6世纪-前484年),名员(员),字子胥,以字行。春秋时期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杨村)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又叫申胥。伍子胥先祖伍举,以正直进谏而得名声,其后代于楚国亦有名声。伍子胥家族因在楚国被迫害,投奔吴国。受吴王重用,大破楚国,北镇齐晋,南服越人,官拜相国公。吴王继位后,对其“联齐抗越”战略不满,又听信伯嚭谗言,最终赐死伍子胥。 西汉司马迁于史记中对伍子胥的评价颇高 “ 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 虽然司马迁对伍子胥破楚时的所为不满,但认为伍子胥是不拘小节的烈丈夫,不会白白送死,能忍受屈辱,最终为父亲,成就不朽之名。这应也是司马迁因案受宫刑,为继先人之志,完史记之作,隐忍偷生,"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藉评伍子胥纾一己胸臆。 伍子胥在浙江一带地区被称为潮神。王充《论衡》曾说“山阴、上虞在越界中,子胥入吴之涛,当自上吴界中,何为入越之地?怨恚吴王,发怒越江,违失道理,无神之验也。”
六,管仲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春秋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论语》中也有几处关于对他的评论,北宋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孔子曾言“管仲之器小哉。”但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等等。基本上称赞管仲施政成绩优异,使得华夏强大,让华夏族免于遭受蛮夷的统治,维护了华夏文化,褒大于贬。 《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司马光说“管仲镂簋朱纮,山楶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五,伊尹
伊尹,名挚,(前1649年-前1549年?),出生于有莘国空桑涧,因为其母亲为侁民,在伊水住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尹是右相之意。他本是有的陪嫁奴隶。他陪嫁到那里,为商汤厨师。伊尹有远大抱负,不甘作奴隶,于是利用向商汤进食机会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商汤很欣赏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隶身份,并提拔他为宰相。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商朝建立。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 即位时昏庸无能,伊尹软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到桐地(今河北临漳),建宫居住,达三年之久。伊尹自行摄政管治国家。直到太甲后悔了,才迎回太甲,复辟执政,使太甲变成了一位圣君。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仲壬、太甲、五代五十余年,为商朝立下。沃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病逝,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四,裴矩
裴矩(547年-627年),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末及唐初政治家。初名裴世矩,后避太宗名讳,单名矩。 父亲裴讷之,太子舍人,早卒。裴矩少好文学,甚有文采。仕途开始于北齐,齐亡后加入。周末执政期间被召用。杨坚取代周建立,裴矩受到重用。曾经参加平陈之战,安抚突厥民可汗,又参与隋礼的制定。即位后,裴矩继续被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称“五贵”。 裴矩一生中最重要的业绩为炀帝经营西域。大业元年(605年)至九年(613年)间,他至少四次奔波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等地,大力开发商业,引胡商前往长安、洛阳,以首都贸易取代边境贸易。与此,裴矩收集了西域各国山川地理、人物风俗等资料,绘画各国贵族庶人的服饰仪表,制成《西域图记》三卷,并绘造地图,纪录各地险要,献给炀帝。裴矩引高昌王麹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大业十四年(618年),弑逆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宇文化及失败后,裴矩事;建德败后,降唐。武德八年(625年)任太子詹事兼检校侍中、民部尚书。贞观元年(627年)卒,年八十余,赠绛州刺史,谥号敬。 所撰《西域图记》现仅存书序,记载了从敦煌到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条主要路线,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还着有《开业平陈记》12卷、《邺都故事》10卷、《高丽风俗》一卷,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10卷。今均佚 裴矩虽有经略戎狄之功,但其初衷是为了迎合隋炀帝的心理。 隋朝以重利招引西域胡商和外国使节,所经郡县疲于迎送。故而《》中评论道“由是百姓失业,西方先困矣”,“……卒令中国疲敝以至于亡,皆矩之倡导也”。 公元610年裴矩鼓动隋炀帝用武力慑服高句丽。翌年隋炀帝出兵高句丽,这场战争直接引发了中国各地民变,并使隋朝统治走向灭亡。 《》中对裴矩之评价为“裴矩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然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关右骚然,颇亦矩之由也。”
三,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曾在年间历仕于、李傕、段煨、、等人,后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贾诩传》“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曹操“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第十》) 阎忠“诩有良、平之奇。”(《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贾诩,庶乎,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三国志》裴松之评注“臣松之以为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青云之士,诚非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余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又注“夫仁功难着,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二,姜子牙
姜尚(?-前1015年),约活跃于前11世纪,,氏吕,名尚,字子牙,另有说名望,字尚父,通称“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尚父”、“师尚父”。 关于姜尚的生卒年,没有史书说其生年,卒年只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六年,齐太公望卒。”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 唐初的武庙,因吕尚善于用兵,而主祀之为战神或兵主,不过后来多改奉汉寿亭侯关羽。 《六韬》是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为武经七书之一。《六韬》又称《姜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旧题的姜尚着,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姜太公答之,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子牙辅佐建立了周朝,他是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周朝建立之后,他被分封在齐国,在诸侯国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张良
张良(前250年前-前185年),字子房,封为,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生于新郑。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张良是的谋臣,的开国元勋之一,与、同为。 现在的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之“张良计”。 曾劝刘邦在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扶持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陈平“智足决疑,量足包荒,才足折冲御侮,德足辅世长民,皇帝从筹,百僚允若,炎汉万民之鸿庥;辟谷仙游,,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勋之首冠也。” 司马迁“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帷帐之中,外,吾不如子房。”
考古中国
- 南派三叔为什么知道三星堆 南派三叔为什么知道
- 中国考古界十大凶墓 考古界十大凶墓纪录片
- 考古界十大凶墓纪录片 考古界十大凶墓有哪些
-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是
- 千年古墓走出一活女尸 千年古墓走出一活女尸是
- 中国十大考古学家 中国十大考古学家是谁
- 中国十大考古排名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
- 为什么说三星堆很神秘 三星堆为什么会神秘消失
-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视频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排行
- 新疆考古十大发现 新疆考古十大发现是什么
- 三星堆发现一条蛇 三星堆不敢挖是怎么回事
- 中国古代十大考古文化遗址 中国古代十大考古文
-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纪录片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纪录
- 考古的人员下场都不好 为什么考古人员都短命
- 千年女尸产下14斤女婴 千年女尸腹中婴儿还活着
- 七个已经灭绝的人种 七个已经灭绝的人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