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三顾茅庐为何却请不出诸葛亮来当老师
公是末年襄阳名士,论学识名望,当在许多幕僚之上,但他一生未入仕。不是他没有做官的机遇,而是他不愿做。当时治荆州,治所就在襄阳。由于荆州没有战乱,加上土地丰饶,全国有十余万人迁入荆州,这中间也有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人,如、王粲、等,或求学、或求仕。这就使得襄阳成为全国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学术交流最为活跃的地方。但刘表不识人才,诸葛亮、徐庶等就在他眼鼻子底下当隐士,而王粲在他麾下当了个小官,则也发挥不了作用。
网络配图
刘表统治的荆州,沃野千里,带甲十余万,在全国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刘表虽无统一大志,但他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势力被削弱。刘表如荆州后,依靠的是蒯良、蒯越、等襄阳大士族。这些人可同享荣华富贵,但不能安邦定国。刘表采取的是雍容自保,坐观时变的方针。但当时荆州已经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焦点。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正准备挥师南下,而则虎视江汉,早欲将荆襄据为己有。刘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深感无贤人辅佐,于是乎,他把希望寄托杂在名重天下的庞德公。
网络配图
刘表多次登门求贤,但一次次的遭到谢绝。有一次刘表对庞德公说“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德公回答说“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意思是说,有人出来做官,参加混战,这不是把危险留给子孙吗!我不做官,却把平安留给子孙,虽然遗留的内容不同,但并不是没有遗留啊!对于庞德公的这种态度,刘表只好叹息而去。庞德公为了躲避刘表再来找他,干脆把家搬到鹿门山,以采药自乐。
庞德公为何拒绝当官呢?论理,古人读书就是为了入仕。说大点可以济世救国,说小点可以光宗耀祖。历代圣贤莫不如此。尽管庞德公有“遗之以安”之说,那则是对付刘表的托辞。由此,我们只能设想,庞德公并非不想做官,而是未寻着明主。
网络配图
他的学生诸葛亮、侄儿被请去,并没有听到他的反对意见,相反,他把诸葛亮称为“”,庞统称为“”,为他们的出山造了大量舆论。所以,庞德公拒绝做官,仅仅是拒绝在刘表手下做官。
庞德公的这个选择也许是对的。假设他答应了刘表,在刘表手下做个高级幕僚,且不论能否象那样在曹操手下发挥作用,恐怕官位未稳,就已经成了刘表的继承人刘琮降曹的陪伴人了。王粲不就是走的这条路么?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