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男人簪花成瘾:鲜花不过瘾竟戴琉璃假花
两宋男人爱戴花男人戴花,唐已有之。不过,不甚普遍。明清时期,偶有为之。唯有两宋,男人戴花蔚然成风。不信,回头再去读一遍《传》,你会发现梁山好汉简直就是“”,“鬓边爱插芙蓉花”;,“鬓边长插四季花”;“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而刽子手、满脸横肉的,生来爱戴,于是人家干脆叫他“一枝花”蔡庆……小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大宋民间敢如此肆意地戴花,是有官方的时尚潮流在前面引领。其中最具时尚标杆作用的当数风流君主。
网络配图
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簪戴。宋徽宗不仅崇尚戴花,还要制定一些规则,他赐给随身的卫兵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有宫花锦袄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内。男人簪花发展到,几近极致。一朵小小的簪花,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身份的标识、等级的象征。在重要的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话》里,对此有详细的记录。每逢重大节庆,例如郊祀回銮、宫廷会宴和新进士闻喜宴等,都要赐花给臣僚。
皇帝赐给臣僚们的簪花还分品位生辰大宴又有辽使在场时,用绢帛花;春秋两宴,用罗帛花;陪同皇帝游玩的小宴,则用滴粉缕金花……赐花时,还按官员的品阶决定多少。可谓尊卑有序、多寡有数。
网络配图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这是诗人杨万里的戏作,而我却从中看到一个被花海浸泡、淹没的大宋王朝。两宋的国情似乎确实有别于前后朝,那就是以文治国。这是大宋开国皇帝、出生于传统武将门庭的定下的方针。为了让后世子孙彻底贯彻他的精神,他还留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训,并将其刻在一块石碑上,藏于深宫密室。每当新帝即位时,一个秘密仪式便是恭读遗训。密室只有皇帝可以进入,包括重臣都不知道“石刻遗训”的存在,直到宋太祖死后150年,汴梁被金兵攻陷,皇宫遭到蹂躏,这块石碑才被发现。
宋太祖留给子孙的遗训是什么呢?“不得以言论之故,处死士大夫。”遗训只有两句,这是其中之一。试想一下,一位君王在安排后事时,该有多少的事啊,可宋太祖偏偏留下了这么一句,可见他有特殊用意。
网络配图
或许他认为,文人再怎么,也不会扛枪造反,所以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言。不管怎么说,这个遗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文人扬眉吐气,翻身做主。宋人争做文人,并热衷于享受生活,崇尚文学艺术。文人气氛如此之浓,所以很难不把一切事关风雅之事都发展到极致。这其中便包括把原本属于风情、爱好、习俗的男子戴花,演变成为一个国家的礼制。
说到簪花,除了鲜花,宋人还戴人造花。有一种是用琉璃即玻璃制成的,度宗时,宫中即流行簪戴琉璃花,世人争相仿效。有诗人便赋诗道“京城禁珠翠,天下尽琉璃。”琉璃——流离,有识之士认为这是“流离之兆”。确实,度宗逝后五年,即告灭亡。这是否可以说是文而误国呢?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