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州竟已有番船浦:所谓五口通商名不副实
,从事海上贸易的福州人颇多,至海外的商人也很多。据明王应山《闽都记》记载当时福州人往海外者有阮、芮、朴、郝等姓,他们住居外国多年,娶番妇生子,携带回国,而较轻便的番船(福州人称外国船只为“番船”),可以迳入闽江,停泊码头。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番船入境,须经地方官员允许,并须验证,至于停泊何处码头,也要经过官府的指定才行。
网络配图
明代藤山有一块地,土名“上王”,地临江滨,居民稀少,江阔水深,宜泊船只。弘治十一年(1498年),邓某来闽督管海上船舶,贪受外人厚贿,遂将该地租于外人开凿新港,以供番船停泊。当时,这里桅杆林立,外国船只密集,人即称之为“番船浦”。其后,地扩成洲,可以播种农作物。至年间(1662年至1722年),官府派人来测量田亩,编入册数。因地处江岸,水陆交通便利,商贩云集,到处建起房屋,逐渐成为临江之小埠,人们即以浦名呼作地名。因福州话“番”与“泛”谐音,而“番”带有“洋”的意思,故现在改称为“泛船浦”。
自五口通商后,福州虽为对外开放口岸之一,但因魁岐一带江心沙土冲积,外轮不能驶入福州,只能停靠在马尾港,番船浦早已名不副实。清政府只得在附近设立海关,验物抽税,于是又有海关埕之名。
网络配图
番船浦旧有舍人庙,香火鼎盛,后因城建需要,迁至高盖山北麓。
1931年,因万寿桥(今解放大桥)桥身受损,须做部分修建,不能通行,行人过江全凭小汽轮运载。渡口北边设在台江汛,南边在番船浦舍人庙,故日夜待渡之人络绎不绝。小商小贩亦趁机来此经营,一时又成闹市。到大桥重建竣工恢复通行后,此地复归荒凉凄清。上世纪40年代,诗人俞绍瀛有《番船浦所见》诗云
“对面青山似画图,烟云旦晚自模糊。
网络配图
番船旧说曾聚浦,今只渔舟傍芦苇。”
可算是当年番船浦之冷寂的真实写照。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