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六岁就当上皇后 独宠后宫多年却无一子嗣
武帝太子兵败自杀后,皇太子的位子便一直空悬。晚年的相当迷信,最为宠爱的妃子便是。而她怀胎十四月后诞下,与史书记载的尧一样。故而汉武帝大喜,并将钩弋夫人所居之门命名为尧母门。此后,在三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肾、刘弗陵之间徘徊后,武帝最终决定废长立幼,又怕子少母壮重蹈风波,便将钩弋夫人打入掖庭,打死之后以让刘弗陵即位。
这三人中,刘旦性情骜不驯,刘肾不学无术,而刘弗陵符合武帝的迷信心理,更重要的是他年少聪明,和武帝年轻时期最为相像。
网络配图
对于登基后刘弗陵而已,我不知这是怎样的感受,龙椅是用唯一的母亲的鲜血换来的。不过按昭帝后来的作为来看,他起码比惠帝要坚强得多。又或者,这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从一开始,便被父亲教育女人如衣。想那位令武帝魂牵梦萦的,不过是因为临终时拒绝见武帝一面而已,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终能换得武帝一生的眷恋。那么,为了帝位,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抛弃。
汉武帝临终时又怕幼帝易受欺骗,托孤大臣一手坐大的局面出现,故而选择了厚重的和,并将“负成王朝诸侯图”赐予霍光,封其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为左将军,并和丞相,御史大夫一起,五人辅政。
表面看起来仿佛是武帝担心刘弗陵不能执好政,故而给他指派了这么多名顾命大臣,其实不过是为了完成这些臣子间的权利制衡而已。
名字不详,小说电视剧中喜欢叫她作,想来也是怜她年幼罢了。如若她仅仅是如小妹一般温婉和善,恐怕也不至于能安然活到五十来岁,故而我们还是叫她上官氏吧。
昭帝始元年某一天,左将军上官桀偕自己的儿子上官安来到大司马霍光的府邸上。一来上官桀和霍光都是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二来,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安为妻,故而这两家姻亲位高权重,表面上来往也算是密切。
上官家想让上官小妹入宫,却遭到霍光的反对,怕导致外戚之乱,更怕上官家分权。上官桀父子碰了,便想到走长公主的后门,贿赂讨好长公主的相好丁外人,自然事成。
网络配图
随即便由长公主做主,召上官氏入宫,封为婕妤。而在霍光这一方面,由于这桩婚事是长公主出面,霍光不便驳斥,而且好歹上官氏也是自己的外孙女,故而答应上官氏入宫。
次年春三月,上官婕妤被册封为皇后,大赦天下。而此时的昭帝才十二岁,上官氏才六岁,一对匹配的娃娃夫妻。
自此上官安“以后父封桑乐侯,食邑千五百户,迁车骑将军”。投桃报李,上官父子开始向霍光举荐丁外人,说他可封为侯。霍光依然是不予答应,认为丁外人无功无德,不足以封官加爵。
《汉书》中还有记载“桀妻父所幸充国为太医监,阑入殿中,下狱当死。冬月且尽,盖主为充国入马二十匹赎罪,乃得减死论。于是桀、安父子深怨光而重德盖主。”上官家和霍光表面交好的情状便逐渐破裂,两家的梁子算是越结越深,而面对霍光的不合作软暴力行为,上官父子自然是选择和长公主丁外人。
上官父子想谋害霍光,却被霍光抢先一步,以谋逆的罪名诛杀,上官一门,仅留下上官皇后一人。
上官家被灭族后,霍光便开始格外重视起上官皇后了,甚至是希望皇后专宠。可见他之前反对上官氏入宫,另一方面只是担心上官家父凭女贵,与自己权力持平。
为了上官氏专宠,霍光便嘱咐御医,说身体欠佳,应少近女色,故而各地便少有进献女子入宫。霍光还下令禁宫中,所有女子一律把裤裆缝上(后宫妇女穿开裆裤是方便得到帝王宠幸)。
只可惜霍光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却没有打响。到了元凤七年,年到十五岁的上官氏,依旧未能为昭帝生下一儿半女。而到了元平元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便不幸病逝。
网络配图
曾有人认为上官氏独宠却未能生下一子半女,也许是因为昭帝身患顽疾,不能生育。,皇帝的皇后十五岁便已是母亲,那么,会不会,是上官氏没有生育能力?,这只是题外话的八卦而已。
此时的上官氏不知心中是何滋味。父系被灭,心中何曾没有恨?只是这灭族之人,居然是自己的外祖父,她心里其实是明白的,自己之所以能活下来,不过是对霍家还有用处罢了,故上官氏“自使私奴婢守桀、安冢”。
霍光希望她独宠,而她却始终未曾诞下孩子。不知是否有过不愿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受人摆布的想法,上官氏即使是独宠仍未有所出。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