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最早竟不是说思念甚密吗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熟人见面常用的寒暄语,一般情况下人们理解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指的是三年,其实这种用法和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说理解上的误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国风·王风·采葛》,诗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葛”是一种藤本植物,或曰葛藤。“萧”是草本植物,也叫艾蒿,有香味,古人用作祭祀或药用。“艾”是一种菊科植物,与“萧”相似。这实际上是一首情诗或情歌,全诗仅三句,每句仅变换了几个字,就把热恋中情人思念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里给我们三个时间概念即三月、三秋、三岁,前一个和后一个很具象,“三秋”有些抽象,“孔颖达疏”注曰“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这首诗用现在语言理解,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一日不见,如隔九月!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全诗层层递进逐渐深化,把对情人的思念幻化成漫长的时间,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想象空间,使之更具诗意。其实,“三月”“三秋”“三岁”都是形容时间的漫长,都可以表达出情人之间这种天天想念的心情。此诗经过后人的演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意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具体指多长时间,其实并无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用法上的误区前面说过,这是一首情诗或情歌,表达的是情人之间殷切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热恋中的情人如果一天不见都感觉时间的难捱,总觉得日子是如此的漫长,总想天天“粘”在一起,连情人去采葛的一点时间都觉得十分想念,所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不可乱用的。如果朋友或亲友之间见面时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表达问候,未免让人产生“同性恋”的联想,就会招来旁观者的“白眼”,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这犹如用“朝夕相处度日如年”来问候对方一样让人反感、恶心。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