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情报保密传递的五大手段你知道几个?
在影视剧中,特工们施展巧妙手段,将机密情报传递回去,让观者拍案叫绝。
但古代是如何传递情报的呢?尤其是政府公文信件之类,虽保密级别不高,但也不是人人可看的。
在这方面,古代智慧让人惊叹,甚至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有些手段至今还在使用,一点也未过时。
第一种,粘土封
网络配图
所谓黏土封,也被称为泥封,中国最早的文件保密手段。即在接口处,敷以特制的胶泥,再在胶泥上盖上呈报人或部门的印章。这种手段主要用于秦汉时期,当时文字载体是“竹简”或“木板”。
(1)竹简封,竹简卷起来,然后用绳子捆起竹简,在绳子结扎处,敷泥盖章。
(2)木牍封,在木板上写字,然后用一块或两块规格相似木板,彼此亚盖住,接口处敷泥盖章。
还有一种属于,木牍封的高级版,即装在木盒里,在木盒外面接口处封泥盖章。
第二种,棉纸封
到了后期,基本上盛行纸张和绵帛,这时候信件,尤其是平常信件(保密程度不高),封缄通常采用棉纸封。原意是专指信封上下封口之处,加贴棉纸盖章封口,用来保密。后来也泛指纸质信封。
第三种,火漆封
网络配图
这种方式大家都听过,其实就是“封蜡”。以松脂、石蜡、焦油加颜料混合加热制成块条状,一般呈红色或棕红色。在使用时,将封蜡用火一烤,犹如蜡烛一样,熔成稠状,然后滴在封口处,然后盖章。
这种方式既美观又能有效保密,所以被广泛使用于机密文件传递。,火漆还应用于鸡毛信的鸡毛粘合,以防鸡毛脱落。
第四种,拆字法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功底,一般人做不到。裴炎、徐敬业和等,想要联络起兵推翻,于是就使用拆字法传递情报。裴炎传递的一份情报,后来被武则天截获,上面只有俩字“青鹅”。
大臣们傻眼了,没看懂。后来武则天说,“青”就是“十二月”,“鹅”(鵝)字拆开来就是“我自与”,即我自与大家一道,在内部接应。所以,这种拆字法也有风险,需要能瞒过别人。
网络配图
第五种,代码法
代码法在中国使用较早,比如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用于军事保密通信的代码。代码法有多种形式,中国古人主要采用“密码短语”+“解码密钥”的一种。,古代代码法还是比较简陋的。
简略言之,比如双方约定某一本书,根据书中的字所在位子,比如“20页第2行第9个字”,破译的时候只要对照好,就能解码。如果不知道双方约定的解码书本,根本无法破解。这种方式现在还管用。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