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令人啼笑皆非的避讳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该词语出自于《淮·要略》、《家训·风操》、《蒲剑集·考》等。《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网络配图
避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文化禁忌。在封建社会,庶人避圣人讳、臣民避皇上讳、百姓避官员讳、子女避父母讳等,俨然一套森严的避讳制度。这种避讳,有时为害甚巨,如,动辄以文字罪人;有时也,闹出不少笑话。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一例。某州太守田登规定,在他治下的人们都要避讳其名字,谁误犯了,他就很生气,很多吏卒挨了板子。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灯”(谐音“登”)改叫“火”。此州有个惯例,正月十五摆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那年,街上便张贴布告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日。”百姓看到后,惊慌失措,以为要放火三天,纷纷逃走。(宋·《老学庵笔记》卷五)
在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中,鲤鱼有很多寓意,比如娶妻迎亲时,聘礼中要有鲤鱼;过年的家宴中,一定要有一道红烧鲤鱼;上梁、生子、做寿时宴客,也一定要有鲤鱼。这样既有“礼(鲤)”,又有“余(鱼)”,是个好彩头。,时,律法规定禁食鲤鱼,若捕到鲤鱼,就要立即放生,否则打六十大板。因为,,“吃鲤”就是“吃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谏官钱良臣有个儿子喜欢读书,每次读书见有“良臣”二字,因避讳其爹的名字,就改读为“爹爹”。一次,读《》中“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一句,便改口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一时。(元·仇远《稗史》)
有个学生在私塾里读书,因他父亲名谷,每遇到“谷”字时,也都要改读为“爹”。如读到《·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五谷”念成“五爹”。读到《上杜司徒书》“百谷之仰膏雨”,“百谷”念成“百爹”。同窗听了,取笑他道“你一会儿‘五爹’,一会儿‘百爹’,到底有多少个爹啊?“
十六国时的前秦国主,是个独眼龙,讳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只等字眼。手下人无意犯了讳,就要受到剁腿、破肚、拉肋、锯颈等种种酷刑。有一次他叫太医令程延配药时,问及所需人参的好恶与多少,程延回答“虽小小不具,自可堪用。”这“不具”可是犯了大讳,苻生,先将程延的双眼凿出,再将他杀死。所以帝王的避讳尤其要小心,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后赵皇帝,讳“虎”为“”;农民军将领,讳“钟”为“大圣铜”;唐代监察御史杨虞卿,讳“鱼”为“水花羊”。,巧言文过,令人啼笑皆非。
网络配图
有如此多的避讳,古人一般采用以下方法避讳字
1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名正,秦代避讳“正”,,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名邦,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2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名,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3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F”。
4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姓敬的人便改。
网络配图
5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叫,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
6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7改读
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
8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考古中国
- 南派三叔为什么知道三星堆 南派三叔为什么知道
- 中国考古界十大凶墓 考古界十大凶墓纪录片
- 考古界十大凶墓纪录片 考古界十大凶墓有哪些
-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是
- 千年古墓走出一活女尸 千年古墓走出一活女尸是
- 中国十大考古学家 中国十大考古学家是谁
- 中国十大考古排名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
- 为什么说三星堆很神秘 三星堆为什么会神秘消失
-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视频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排行
- 新疆考古十大发现 新疆考古十大发现是什么
- 三星堆发现一条蛇 三星堆不敢挖是怎么回事
- 中国古代十大考古文化遗址 中国古代十大考古文
-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纪录片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纪录
- 考古的人员下场都不好 为什么考古人员都短命
- 千年女尸产下14斤女婴 千年女尸腹中婴儿还活着
- 七个已经灭绝的人种 七个已经灭绝的人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