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也有难言之隐 他没有说结果出了大事
「」爆发前,曾先后有三位高官向说过会谋反。据《》记载,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因为对自己「日求其过」,于是告他的亲密同伙安禄山日后「必反」;因为担心安禄山与自己争夺相位,多次「上前言其悖逆之状」。
网络配图
在古代,把「谋反」的帽子强扣在别人头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斗争手段。在个人喜恶、个人利益、个人权欲面前,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张九龄,异常奸诈的李林甫,还是粗鲁霸道的杨国忠,都把颇受宠爱的安禄山视为「眼中钉、」,都欲除之而后快。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他们的说法均属主观臆断和恶意诬陷。
其实,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人是。天宝十一年(752)十月,李白在游歷途中,偶然去了一趟范阳,即幽州,也就是安禄山的大本营,亲眼目睹了安禄山的嚣张气焰,客观地预见了安禄山谋反的必然性。离开幽州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题为《幽州胡马客歌》。
在古代,把「谋反」的帽子强扣在别人头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斗争手段。
全诗为「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顏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醉雕鞍。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嘆。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閒安。」诗中的「胡马客」暗指安禄山,「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写出了安禄山的飞扬跋扈,「疲兵良可嘆,何时天狼灭」则道出了李白的忧国之思。
网络配图
李白之所以有这种敏锐觉察和正确判断,推断有以下原因其一,李白经过两次官场上的失败,政治警惕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其二,李白被「赐金还山」后身处局外,更容易清醒地认识局内问题;其三,李白与安禄山都具有胡人血统,更容易洞悉同族人的心思。流放夜郎遇赦后,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也回忆了当年他在幽州的所见所闻。「戈」和「鋋」均为古代兵器,李白用一句「戈鋋若罗星」,犀利地揭露了安禄山跃跃欲试的狼子野心。
对于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李白既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密奏皇帝。应该说,李白有难言之隐。当时,安禄山正红得发紫,昏聩的唐玄宗对他百般信任和恩宠,连御史大夫和当朝宰相都扳不倒他,李白一个被谗逐的文人,所说的话又有多少分量呢?,王忠嗣、杨国忠因为说过安禄山的坏话,一个被贬职,一个遭白眼,如果换了李白,恐怕只有被砍头的份了。所以,一句「心知不得语」,反映出了李白当年心存畏惧、有话难诉的矛盾和尷尬。
网络配图
把话放在心里面,把预见写在作品中,是李白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此后,李白继续他的游山玩水,继续他的求仙访道,甚至想用「栖蓬瀛」的方式来避世。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后,剑法高超的李白不但没有投军报国,反而和普通百姓一样选择了仓皇「南奔」,甚至认为「倘再生,于今亦奔亡」。国难当头,李白这一系列退撄逃避的做法,既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的消极和绝望,也反衬出了「盛唐」表象下的昏暗和腐朽。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