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岁以下被称为儿童 不成婚到死都是“孩子”
《现代汉语辞典》“儿童”条称“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在括号中还特别附注“年纪比‘少年’小”。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则界定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在中国古代,儿童年龄一般多大?古人是怎么划分“未成年人”的?
“儿童”一词是何时出现的?
《》“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
网络配图
“儿”与“童”这两个字如今意思相近,均是指年少之人。但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形”还是“义”都是不一样的。甲骨文“儿”写作(甲骨文,字形见版面),与繁体“兒”变化不大。现在简化后的“儿”字,把(甲骨文,字形见版面)的上部去掉了,仅保留(甲骨文,字形见版面)。(甲骨文,字形见版面)分别表示什么?下面(甲骨文,字形见版面)像身子,表示人。(甲骨文,字形见版面)则有不同的理解,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是囟门尚未闭合的头,即所谓“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头大而身小之人,正是才出生不久婴儿的样子。也有的人认为,(甲骨文,字形见版面)是刚长牙的口,刚长牙自然是婴儿。还有一种分析,称(甲骨文,字形见版面)似张口哭笑的脸,小孩子才哭笑无常。可见,(甲骨文,字形见版面)虽有不同说法,但本意都是指孩子幼小的样子,字关年龄。进一步说,(甲骨文,字形见版面)是表示一岁以内的幼小男孩,与(甲骨文,字形见版面)年龄差不多的幼小女孩专用字是“婴”。
“童”字在甲骨文中写作(甲骨文,字形见版面),下面与(甲骨文,字形见版面)相似,表示人,有罪之男人,更准确地说,是有罪的奴。早期把奴称为“童”,与本义表示有罪女人的“妾”字相对应,“童”和“妾”均涉性别和人身属性,单独一个字与年龄并没有关系,只有与其他字组合才与年龄有关。如“童牙”、“童昏”、“童孩”、“童年”、“童弱”、“童子”、“童孙”、“童龀”、“童羁”等,均指低龄未成年人,“童”单字表示年幼之人是后来引申出来的。
网络配图
“儿童”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列子·仲尼》中已有“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的说法。这里的“儿童谣”,现代一般简称为“童谣”。但先秦时“儿童”一词并不常用,多使用“小儿”、“童儿”、“童子”等,其中的“小儿”现代医学中仍在使用,如有的医院把儿科称为“小儿科”。当年游历途中,见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辩太阳的大小、远近,《列子·汤问》中便称作“两小儿辩斗”。
唐宋开始,“儿童”的使用才相对多了起来,检索唐宋诗文,可找到很多含“儿童”的诗句。如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北宋文人《满庭芳·》“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苏汉臣绘《秋庭戏婴图》中,小男孩剃发留鬌,大一点女孩梳总角。
古代“儿童”年龄有什么标准?
《新唐书》“凡童子科,十岁以下。”
在古代,与现代“儿童”、“少年”比较接近的词语很多,但最有代表性的是“童子”,这是经古代官方认可的未成年人名词。《国风·芄兰》一诗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xī)。”用金华译注《全译》中的译文来说,意即“萝藦的枝儿软又软,小孩儿佩着牙锥啊。”这里的童子是多大呢?《诗经》里没有说。
据经学大师朱嘉释证“觿,锥也。以象牙为之,所以解结。”佩觿是一种成人风俗,照此说来,这里的“童子”应该成年了?其实非也。《诗经今注》作者、已故当代先秦文化史研究专家高亨认为,《芄兰》诗中的“童子”应该是“约十二三岁的儿童”,此诗是一个成年女子对嫁给未成年人表达不满。
网络配图
那么,古代童子年龄一般是多大?从历代“童科”考试规定来看,并不统一。“童科”是出现于的一种培养“神童”的考试,通过童科的孩子被称为“童子郎”,可以授官,给相应的俸禄。《文献通考·选举考八》(卷三十五)“童科”条共列出8名童子,除1名没明示年龄外,其他7人的年龄为12岁4人,13岁1人,15岁1 人,16岁1人。可见,汉代童子年龄在16岁以下,一般在12岁左右。
到了时,考试正式设“童子科”,童子年龄也有了明确界定。《新唐书·选举志上》称“凡童子科,十岁以下”。宋朝童子的年龄又有变化,据《·选举志二》“凡童子,十五岁以下。”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