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这首诗,差点要了他的命
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字如雷贯耳,千古流芳。他以无可匹敌的才气,写下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歌,也将唐诗推向了诗歌艺术的顶峰。作为诗人,他是无比辉煌的,作为官员,他却是极为失意的。李白的诗中,对于自己仕途不得志发出过很多感慨。
这说明,李白并不是不愿意当官,只是不适合当官。就曾经召李白进宫,让他供奉翰林。实际上就是让李白担任御用文人,而李白也为唐玄宗写下了不少精彩的应制诗。,李白既和唐玄宗理念有冲突,也厌倦了御用文人的生活,在短短三年之后,就被赐金放还。
这也成为了他政治上的风水岭,意味着李白和朝廷再无缘分。不过在安史之乱时,永王到处招揽人才,也找到了李白。此时的李白,已经五十六岁了,却仍然雄心不减,他进入了李璘的幕府。当李璘准备率军进驻金陵时,他写下了《永王东巡歌》的组诗。这首组诗一共有十一首,而第九首给他惹了大麻烦。这首诗是这样的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汉武是指,祖龙则是指,前两句的意思是秦始皇想要渡海却造桥不成,汉武帝在寻阳射蛟也是一场笑话。唯有贤王李璘驾驶着楼舰,就是为了平叛而来,这像极了唐太宗文渡海伐辽。
这首诗可谓胆大至极,秦皇汉武是什么人物?他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而李璘只是一个永王,是被朝廷册封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领江陵大都督,地位虽然高,可有什么资格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如果只是为了抒发对于李璘的赞美和鼓励,大可将他比作、,怎么能与帝王相比呢?要知道,在古代是很讲究尊卑的,这种话说出来,就是赤裸裸的僭越。
不光如此,诗中一句,更是将李璘与唐太宗相比,这就给人无法辩驳的口实了。唐太宗是的实际建立者,后世的唐朝天是他的子孙,但有一个隐晦的事实是唐朝宗室都说不出口的。那就是李世民是杀兄夺位,帝位得之不正。诗人这种比较,实在让人遐想连篇,难道是暗示李璘将会向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以庶夺嫡?
事实上,永王李璘与朝廷的关系也逐步恶化。他本来是奉命镇守江陵,,他却听从幕僚的建议,蠢蠢欲动,准备顺江而下金陵。江陵是现在的湖北荆州,金陵是现在的江苏南京,金陵自有金陵的守将,在没有朝廷的指示下,李璘要占据金陵,是什么居心?
据说,他就是看到江东地区富硕,暂时也没有被安史之乱的战火染指。,抢先占据这片重要的钱粮之地,在天下大乱、形势未明的时候,进可以席卷天下,退可以割据一方,仿效当年的故事。
永王李璘的想法是很完美的,但他却志大才疏,被轻松平定叛乱。据后人考证,李白在此之中根本不知情,他只不过天真地认为,是,而李璘却是根正苗红的李唐宗室,所作的一切是正义的,也是为朝廷分忧。正是这种没有政治敏感性的感性思维,让他锒铛入狱。
其实,李璘在起事时,也找过很多文人隐士,但大多都拒绝了邀请。李白后来辩解自己是被胁迫,还自称“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可这并没有什么用,一度议论纷纷,造成了“世人皆欲杀”(语)的局面。
幸好,有宋若思、崔涣等人搭救,甚至连立有大功的也出面,这才保全了他的性命。后人为了替诗仙掩饰,还纷纷表示《永王东巡歌》中这第九首就是伪作,是出自永王李麟其他幕僚之手。其实在当时李白也没有狡辩,只能怪他没有看清形势,惹上了大麻烦。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